放下这柄剑时,你的生命就要结束。名声,有时就像是个包袱,一个你永远都甩不脱的包袱。——《三少爷的剑》开篇……
我没有做过调查,不知道现在的青少年还有没有像我们那一代的男生一样的痴迷于武侠小说。做为出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乡下的一代人,懂事之时电视机刚刚普及,平时能够收看到的电视节目也不过仅仅限于中央电视台、省台和市台三档。
娱乐休闲活动如此匮乏的时代,看书就成了消磨时间最好的方法。记得邻村有一位双手残疾的叔叔开了一家小杂货铺,异常简陋的狭小店铺里扔着几十本陈旧不堪的武侠、言情小说。忘记了租金是一天两块还是一周两块了,只是隐隐约约记得我的武侠梦就是从那里开始的……
除了写“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最富盛名的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卧龙生等等都是我们那一代武侠迷的最爱。
在武侠小说风靡大陆的年代,一般的武侠小说故事架构都脱离不了所谓的大众化模式。这种模式是指故事的主人公往往是一个家破人亡身负血海深仇的俊朗少年,他要么宅心仁厚要么邪魅狂狷。机缘巧合之下误食某种仙丹灵药或异兽(一般是蟒蛇)内脏,功力大增然后闯荡江湖。各类绝色佳人纷纷投怀送抱,书中会插入少量的情色与暴力描写。最后一定成为江湖第一人武林盟主携带后宫佳丽逍遥人生。直看的众书迷晚上做梦都要变成这样的人物。
这种模式在某一时期基本上成为吸引读者最便捷最易写的文字,当然做为新武侠四大家的金古梁温一般是不走这种路数的。后来在世纪之交国内曾经出过武侠小说类的月刊,专门选拔培养新一代的武侠小说作者,刊物名字我忘记了,只记得追了几期都是模仿旧人的套路就放弃了。而后网络时代的兴起,一批主打情色的武侠小说又红火了一阵。这类打着武侠小说旗号的文章吸引读者的砝码已经不在于武侠,而在于情色了。在武侠故事的情节架构里,用古色古香的词藻华丽温婉的突出情色描写才是他们的目的。至于现在武侠小说发展到了哪种地步又出了哪些大家恕我孤陋寡闻没有留意到。
在新派武侠小说的金字塔顶端金庸古龙是两位常常被读者放在一起比较的作者,仿佛像极了如今足坛的梅西与C罗。只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我心里金庸古龙也是没有办法一争高下的。只是虽然如今仍然记得当年在被窝里彻夜通读《倚天屠龙记》时的兴奋,但心中隐隐约约浮现出的却是古龙笔下那些或潇洒或孤独的主人公。
少年时读金庸意气风发,中年时思古龙怅然若失。
之所以现在絮叨了这么多往事,是因为刚刚看了一部电影,《三少爷的剑》。让我忽然想起了从前那些痴迷武侠的日子。其实到了今天,那些看过的武侠小说只剩下了一个个主角的名字,至于这些人所发生的那些故事已经在记忆里渐渐消失了,一同逝去的还有那些再也没有机会重来的时光。
《三少爷的剑》这本小说我没有读过,在众多根据古龙小说改编的影视剧中,三少爷也远远不及小李飞刀、楚留香、陆小凤、小鱼儿那么广为人知。据说当年古龙打算开始写作名称《江湖人》系列的小说,想不到仅仅写完《三少爷的剑》就没有再完成下去。这本书出版于1975年,两年后初次担任主角的尔冬升出演了邵氏电影《三少爷的剑》中的剑神谢晓峰。这就是2016年上映的新版《三少爷的剑》的起源。
说到尔冬升,我个人认为他在电影上的才华虽然比不上他们那一代的徐克、杜琪峰等人。但他在导演电影上所展现出的水准却可以够得上上等偏下的位置。《新不了情》、《忘不了》所呈现的温情,《门徒》、《新宿事件》所表达的残酷都能够清晰的让人感到他对电影起码是抱着一种尊重的态度。所以对《三少爷的剑》的期待值我是远远大于几年前陈嘉上拍摄《四大名捕》的。再加上一代武侠片宗师徐老怪的加盟,至少在幕后制作这一块《三少爷的剑》都是表现的如此十拿九稳。
在2002年7月9日由著名影评人魏君子爆出的一则新闻中说到重启版《三少爷的剑》的导演为徐克,监制为尔冬升。十几年过去了,两个人的身份却颠倒了。在当年的爆料中确定的两位演员里,一位是张国荣饰演燕十三,一位是林嘉欣饰演娃娃。也许是投资方刚刚看了两位合作的《异度空间》就确定了。而徐克导演的本意却是姜文饰演燕十三,章子怡饰演娃娃。而男一号三少爷谢晓峰的人选从竹野内丰到金城武再到宋承宪都是当时中日韩炙手可热的明星。
时针拨到十几年后,演员表上的名字换成了林更新、何润东、江一燕、蒋梦婕。相信看到这个名单的影迷都是崩溃的,不论事后有多少人夸赞何润东与江一燕的演技,那也是在矮子里面选将军。这个主演团队面对着还原邵氏假景达百分之九十的场景,说着古龙式充满哲思的台词,生生将一出戏表演成了灾难。
在电影上映前有一篇尔冬升的采访稿中提到:“你不要以为我对这个戏有很深的情结,那时我拍的那版现在一有电视台要放我就转台,我那时什么都不懂小孩演大人有什么好看的。当年想拍是因为古龙先生的小说里,这个比较适合改编电影。这回想拍完全是因为想跟徐克合作,3D技术还算是一种新的表现方法”。
“古龙先生当年跟我说过,《三少爷的剑》这个故事其实是发生在台北。他说当时台湾就像一个江湖,官二代跟黑社会一起乱七八糟,他创作《三少爷的剑》基本上就是台北的黑帮、妓院、酒家、权贵这些人,其实是个台北故事。”尔冬升说。
那么《三少爷的剑》究竟说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在文章开始所选取的小说开篇中,“名声”与“包袱”是两个关键的词语。剑神谢晓峰被盛名所累,三少爷的剑威震天下,为了家族和名誉他击杀了许多前来挑战和威胁的人,终有一日三少爷决心甩掉这名声所带来的包袱,混入江湖社会底层甘愿沉沦于尘世。只是宿命难违,三少爷终究是他无法摆脱的命运。
在小说里有一幕对话更加直白了描述了这种悲哀:
谢晓峰道:“有句话你千万不要忘记。”
铁开诚道:“什么话?”
谢晓峰道:,“只要你一旦做了江湖人,就永远是江湖人。”
铁开诚道:“我也有句话。”
谢晓峰道:“什么话?”
铁开诚道:“只要你一旦做了谢晓峰,就永远是谢晓峰”。
这一段再去结合小说开篇的两句话,关于名声的包袱所累就这样贯穿了三少爷的一生。而在电影中根本没有深入的表现这样的情绪变化。一个敷衍了事的剧本再配上面瘫级别的表演才能,这个与宿命抗争的艰难就无法轻易的打动人。
做为三少爷的一面镜子,仿佛燕十三看的更为透彻。“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句话出自燕十三之口。小说里的结尾,一样被名声包袱所累的燕十三选择与剑招同归于尽,三少爷自断双指追随。这种悲壮的选择自我命运掌控自己人生的段落在电影中却变成了燕十三一心求死三少爷刻意成全的戏码。
翠云峰下,绿水湖旁的神剑山庄三少爷除了与名抗争的自我折磨还有纠缠不休的一段感情。
你随我意不开心,我随你意不快乐。
一个是梦想逃离名利归隐田园的三少爷,一个是颇有心计幻想一统武林的慕容秋狄。相爱相杀的两人终究天人永隔。不要太刻意抬高这样的情感,真正的爱情是成全对方……
“人活着,就应该懂得怎么去享受生命,怎么去追寻快乐”——《三少爷的剑》
可惜没有人得到了快乐。
古龙的小说里活的最开心的往往是那些游戏人间潇洒风流的人,你很难弄清楚他们内心里面究竟有没有一个令他牵肠挂肚的人。美酒与佳人,好似古龙现实生活的投影。那些充满着哲理的残言断句都是古龙那颗敏感的心所昼思夜想的。有时我会想假如古龙写了许多小说之后并没有得到众人的认可名利双收,生活中没有美酒可买,没有美人投怀,那么在他的小说里还会有那些潇洒的人吗?他的笔下会不会流淌出更多人生感怀和命运思索呢?
我知道这些都是假景,不过我喜欢。这也是《三少爷的剑》这部电影唯一给我留下些好印象的。场景之美我喜欢《英雄》里的自然调色惊艳,也喜欢模仿邵氏的这种假山假水假树假花,仪式感和命题感强烈的布景依然可以令人沉醉。
古龙的作品像诗,适合一个人的时候自言自语。当银幕上一群毫无灵性的演员口中吐出这些台词的时候,没有人会感动。
每个谈起古龙改编的影迷似乎都会提及两部电影,一部是王家卫的《东邪西毒》,一部是何平的《双旗镇刀客》。王家卫就是以古龙的方式去讲金庸的故事。在我仓促的写这个公号第一篇《东邪西毒》的时候回忆那些台词,想来与古龙毫无违和感。忧郁迷人的梁朝伟说道“酒,越喝越暖。水,越喝越寒。”我无法想象林更新换上这身装扮坐在酒馆里是什么样的场景。
何平的《双旗镇刀客》如果刻意去跟古龙对比的话,那么这部电影相比较《东邪西毒》就是更接地气的形似了。真正按照古龙的写法拍摄打斗场景基本上武术指导没有拿奖的可能性。古龙重在于意境气氛的塑造不在于招数的呈现。《三少爷的剑》请到的武指是元彬,熟悉香港武侠电影的朋友对这个名字不会陌生。据我的观察,元彬的武术风格介于八爷和程小东之间,偏八爷稍许多一些。而他的师兄弟元奎偏程小东多一些。电影中关于燕十三与三少爷试剑的场面,元彬的完成度还是不错的,只是古龙风格的电影在剪辑和镜头上还是《东邪西毒》那样比较好。金庸小说可以大战三天三夜,古龙往往是一招定胜负的。
电影看完后感想并不多,故事改编的潦草和演员选角的失败都不想再去重温第二遍。现在已经过了武侠电影的黄金时代,不管什么样的武侠电影能够看到已是奢求,只希望再有这样的机会那些电影人不要再错过。
如果给这部电影打分,我的意义也跟大多数朋友一样,不及格。只是这种论断没有一丝笑骂烂片的快感,看着银幕上打出的“古龙、徐克、尔冬升”三个名字,只有惋惜。这些陪伴了多年带给无数人感动和快乐的人物很难再一次以这样的方式重聚了,实在是浪费了一次可以影史留名的机会……
残秋。
木叶萧萧,夕阳满天。
萧萧木叶下,站着一个人,就仿佛已与这大地秋色溶为一体。
因为他太安静。
因为他太冷。
一种已深入骨髓的冷漠与疲倦,却又偏偏带着那种逼人的杀气。
他疲倦,也许只因为他已杀过太多人,有些甚至上不该杀的人。
他杀人只因为他从无选择的余地。
——《三少爷的剑~谢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