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一个小地方来到一个不算大的大地方生活,回家的次数不多,平均两个月回家一次,也就是一年六次左右,一共在家的时间加起来约摸30天不到。我想,好多在外地工作生活的人该跟我有一样的经历,每逢节假日回家,回家时间不长,来回匆匆忙忙。今年例外,今年一个月回家的次数都已经超过了以前一年的次数,家中有事,需要回家,所以一起出门比如聚餐比如逛街的机会就会多了不少。
回家后不可避免的也是行程之一的便是逛街,小地方的逛街不是大地方,没有那么多的shpping mall,没有那么多的百货商店,有且只有街上那几家熟悉的门面店,有衣服鞋子美发床品窗帘等等,店不多,但是店很大,商品很丰满,品种繁多,选择的空间依旧很大,老板都是熟人,大家好久不见聊聊天倍感亲切。
今天我们来到家人经常逛的那家鞋子店,老板依旧豪爽客气,不是因为跟家人熟悉,而是本性,由于跟家人熟悉,所以更加爽气,大伙聊起天来。
就在我们一起试穿鞋子的时候来了四个人,一个年长的中年妇女,瘦瘦的,长头发,一个年轻的妈妈,不瘦,扎辫子,一个年轻的爸爸,抱着宝宝,进店后把小男孩放下来,门外还有一个人,年长的中年男人,该是孩子的爷爷吧,在停车,车子是很老很土很久的山西牌照的捷达。
进店的一家四口清一色普通话。
奶奶:有小男孩穿的鞋子吗?
老板:有啊,你看最口边那些,是今年的新款,福建的鞋子,挺好的。
妈妈:有多大的啊,试试看呗。
老板:26-30,我拿一双你们穿穿看。
试穿完毕,大概是大小颜色都很合适吧,而且一踩就有亮灯,小孩很是喜欢,原本穿的一双红色网面鞋已经湿透了,估计是在雨中玩耍湿了鞋子才过来买鞋子的吧。
奶奶:这个鞋子多少钱啊?
老板:福建鞋子85。
奶奶:便宜一些呗,还要85啊,我们在苏州都买不到这么贵。
老板:这个鞋在苏州市里起码120,要是苏州便宜你们去苏州买就是咯...
奶奶:我们脚上这个才60...
老板:你家这个鞋子批发25一双,我嫌不好卖不动,我都不愿意拿货。
奶奶:我们家就在北头哎,我们以前经常到你家买鞋子的,以前鞋子质量又不好,还要这么高价格(方言:该是为了要价还价吧,抑或是普通话不知道怎么接下去了)
老板:哟,你们在苏州啊,那你们去苏州买好了,我们只做家里这边的生意,苏州的生意可以不做(老板傲气了,老板的性格不喜欢这种在外地就颐指气使的姿态)
奶奶:......
妈妈:便宜点呗老板...
老板:好了好了,75,买就买,不还价了,太累,苏州人买个鞋子还要还价...
奶奶准备掏钱了,妈妈:不要不要,我们自己来。把孩子爸爸叫进来以后说:你给钱,我身上没口袋没带钱。这时候爷爷进来了:买了吗?便宜一点赖......(普通话)。妈妈:我们到其他店看看吧,先不买......
随即一家五口全部出门了,爷爷去锁了车,爸爸妈妈奶奶带着小男孩去了其他家...
老板继续跟我的家人闲聊,这年头哦,出去了回家来就是普通话咯,方言不会讲咯,你干脆就别让我知道就是家里人唉,一会方言一会普通话的,不别扭吗?不是在苏州吗?还是山西的牌照的车子,是不是在苏州啊,还是租来的吗?哎呦,苏州人的生意我们做不起来哦,太会还价了,我们还是做家里人生意哦......
我们笑笑,呵呵哒,试完鞋子我们也走了。
我回家都是方言,给家人打电话也都是方言,不说普通话。别扭别提了,当周围人都是乡音的时候,当着看着你长大的长辈的面的时候,大家都看着你说了几十年的方言,而今你独自普通话,难道就不觉得是个异类吗?反正我家人会讲我的不是,在哪里就要适应那里的风俗和规矩。
随着城市的发展我们家乡在外地城市的人越来越多了,回家以后乡音依旧,但是有些人回家以后还是跟在外地一样满口蹩脚的普通话,各种别扭。虽说推广普通话,虽说给孩子一个普通话的环境,但是,方言就可以随即消失吗?话说入乡随俗,我想也应该在这方面有体现吧。在家可以跟孩子讲普通话,出门了,在老家,似乎乡音令人更加亲切,更加能够拉近人与人之前的关系和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