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老师开篇就讲:管理学是破局的智慧。
什么是局?
身边资源的性质和关系。
从性质讲,有正资源、负资源和无关资源。
从关系讲,有互相促进、互相阻碍和无关。
再聚焦到资源,什么是资源?那些才算是我们的资源?
我个人认为有以下三种:
一是,我们的自身属性。包括外在的(比如,形体样貌、身体素质)和内在的(比如,知识储备、技能特长、价值取向),当下的(如,年龄、习惯)和未来的(如,目标愿景)。
二是,我们的社会属性。包括我们扮演的各种角色,以及由此拓展开的人脉。
三是,我们的背景属性。当下大环境,比如世界趋势、国家政策等。这也是宁老师强调的“势”。
破局策略
破局就是调整资源与我而言的性质和关系,使得自己处于有利地位。
简单来看,对于一些资源,比如人际关系,可以通过提升沟通能力等方式调整人际关系本身,从而破局。对于另一些资源,比如社会趋势,无法调整转变,但可以通过自我调整,顺势而为,趁势而起。比如根据未来发展趋势报考志愿。比如有一个学姐正好在智能手机刚刚普及时组织团队把网页转化为手机版。在顺势的过程中,可以紧跟行业龙头的动向。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手法和策略破局而出。
宁老师介绍了三种策略,我理解为:整合转化,资源延展,自我重组。
整合转化
首先要转变观念。资源的定性是我们的主观判断,一个人的特点有优有缺是由于场合不同,一个资源的性质有正有负也取决于我们的需求和理解不同。比如,上世纪某公司选择斤斤计较的人管理财务、夸夸其谈的人从事销售、执拗倔强的人负责技术,让每一个人的特点都能充分发挥作用。当然,当时职业的专业化程度还不强,不需要看每个人的专业能力,但这也告诉我们,对于资源,价值判断应该灵活一些,不见得负资源就只能带来坏处。
接下来,问几个问题:XX为什么不能达成A,应该如何破除这个原因?XX能达成B?XX达成的B于我而言可以怎么样?即,要么改变资源,要么转变观念。在改变资源的过程中,就需要把其他资源结合起来,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比如,斤斤计较这个缺点(负资源)和财务工作(正资源)结合起来,就能创造新的价值。
最后要注意转化的程度。我们的重点依然是破局,达成最终的目的,而转化某一负资源只是这条路途中的一个路标,不能主次倒置,迷失在转化的过程中。
资源延展
上文中,我们简单谈到了资源的三种分类,我们自身的条件是资源,我们的社会联系是资源,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也是资源。这样讲,太过于宽泛。针对具体问题,如何快速判断与之相关的资源,并细化到每一个资源、每一个点上?
一是类比。我有一个问题/性质/特点,谁(行业/机构/部门/岗位/人)也会有?比如7-11的例子,比如仿生学。
二是上下游。寻找逻辑关系(因为-所以)和时间关系(上一步-接下来)的上下游。首先逻辑关系上,可以寻找到关键资源,也就是最核心的要素。比如某人在我们看来是负资源,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总是无法达成共识,那么核心的问题其实是我们和某某的沟通不到位,不能做到大方向大原则求同、小特点小个性存异的和谐关系,那么关键资源其实是我们双方的沟通,进一步探索,可能是我的表达、我的态度等等。比如竞争对手在我们看来是负资源,为什么呢,在抢占市场(开拓市场暂时不计)的过程中是一个零和游戏,此消彼长,那么核心的问题是竞争对手在和我争夺市场,而对方有优势,我不能碾压它,那么关键资源是在行业竞争中对方的优势和我们的劣势,进一步探索,可能是我们的营销策略、服务意识等等。其次是时间关系上,比如食品安全,就应该从上游的食材生产,到下游的食材加工,从农民到厨师,整个链条都考虑到。在同一个链条上的参与者最终的服务目标相同,秉持的社会价值相同,所以最起码宣传、团建这些可以相互参考。
三是内涵与外延。简单莱索,鸡肉对我们来说是正资源,那么鸡蛋也是,牛肉也是。在某一资源的所属类别中,寻找其他外延,可能也是我们的资源。
自我重组
宁老师讲到:重新定义自我,敢于把自己碎掉,化整为零,从负资源的缝隙中钻出去,然后再重新聚合。没有整块的学习时间,就把学习的内容碎掉。没有装备优势,无法正面迎敌,就打游击战。
常见的局
效率
提升效率,两条思路:拆分工作,模块加强。
拆分工作,可以降低难度、聚焦重点、分明权责。根据功能进行工作的划分,也是采用分而治之的思路。比如一则笑话,如何把大象装进冰箱,分三步:打开、装象、关闭。在装象这一步继续细分,探索更多可能。现代公司管理,也是分而治之,比如部门设置、岗位设置。
模块加强,一是激励员工,二是规范流程。在激励员工中,绩效考核就是重要手段,但现在员工更关注尊重、价值、社会认同,所以加大员工自主性、统一公司上下价值取向也是重要的方向。规范流程是为了简化工作,类似文章的模板,设计一套合理的流程,将重复性的东西抽象出来,多做填空题,少做问答题。
关系
中国的关系社会中,作为领导要强化能力考核,对冲关系考核。
同时,提防应声虫、隔离者、夺权者下属。这三种下属都会让领导自我膨胀、认不清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