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最后的下浩古村(上)」
文、图/武楷斯
上个月我在重庆做了场演讲,演讲之余也在当地走走看看,朋友知道我喜欢古村落,告诉我十八梯周边已经拆了,要看就去看下浩吧。我看轻轨可达,临回广州前,专程跑了趟下浩,殊不知,这一去,就是两次,赶着拆迁前,记录下了围城里最后的下浩古村。文章较长,分两次发布,此为上集。
从轻轨的6号线往东至上新街,出站后步行1公里,就到达下浩了,来的路上,我特地查了关于下浩古村的历史:
下浩古村源起汉唐,始称【龙门浩】,渝中的望龙门望的就是下浩,“浩”指“浩梁”,分水之巨石,宋元至明清,水陆码头逐渐形成,成港后日趋发达,迅速向周边扩展,为区别开来,故称“上龙门浩”与“下龙门浩”,后则简称“下浩”,1891年开埠,抗战做陪都,依山傍水的环境让洋人在此大兴土木,建领馆、洋行,别墅,下浩也成了重庆文化聚集,信息交流之地。
据说这里是市区周边最后一个未被开发的古村落,先前均为水路往返,渝中人在小什字喝得开心,南岸人走在上新街也懒得往西瞧,虽然只有一江之隔,下浩古村却幸运地挤在山势沟壑里得以保存至今。
下浩曾是连接龙门浩码头和上新街的必经之地,如今,东水门大桥从渝中半岛伸出,直抵南岸,正好取代了曾经龙门浩码头和望龙门之间的水路功能,下浩也因此走向尽头,面临着被拆迁的命运。
没有配套设施,找寻入口便成了一个难题,既然是村子不是景区,理应是四通八达的,我从一个随机的台阶往里走,询问路人下浩古村在哪里,路人和我说已经封街了,只能去觉林寺报恩塔旁找找,还能看到些老房子,我顿时十分失望和难过,难过的不是自己白来了一趟,而是又一座原汁原味的古村落即将面临消失。
从觉林寺前的斜坡往下走,出现一个涵洞,涵洞旁是一众已成废墟的老楼,约莫是五六十年代大跃进时期的建筑,走进去,似乎有些阴森,爆裂的水管迸出的水撒满一地,早已斑驳的红砖长满青苔,我随机找了一栋,还有一户家门敞开,但早已人去楼空,地上散落着八十年代的报纸和生锈的铁片,向外望,隔壁楼墙上已经破裂的窗,像一个个黑洞,似乎刚刚经历了战争一般。
这户人家的桌子上还散落着不要的证件和供销社的皮包,仿佛回到了四十年前一般,一切都未曾发生。
从建筑出来后,我绕着外围走了走,找到了真正的入口,但所有能通过的道路已经被拦上了铁皮,保安悠闲地躺在里面冲着我摆摆手道:“不让进,快走吧”,我回问道,“什么时候才会再开呀”,“不知道,等着吧,可能半年可能一年”,我不禁有些羡慕他能在铁门内,我在门口站了许久舍不得离开,眼前的一切都被划上了大大的【拆】字,你很难想象不久的将来这些都会被夷为平地。
尽管修旧如旧,古村子可再也回不到以前的样子了呀!
第二天是回广州的日子,不甘心的我决定明天再来,既然还没拆完,本地人一定有可以出入的通道,如果不来试试,下次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约好朋友,早上6点多,我们就直达南滨路寻找入口,从南滨路向西远眺,便是著名的朝天门,长江嘉陵江交汇之处,下浩人日日望长江,估计也磅礴了许多了吧。
从北至南,南滨路上已经被高大的铁皮包围,挂着醒目的【龙门浩老街】,高级的设计和精美的字体依稀让我看到一年后的各种商业元素的入驻。
头顶是轻轨【上新街】站,偶尔便有一阵轰隆声经过,从零散的台阶往上走,见到了许多着手拆迁的工人,他们说每个入口都有人把守,进不去的,我们继续拾级而上寻找希望,木板封住了台阶,便绕行土路,用了整整一个小时,我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偏僻的巷口,翻墙进入了古村内,
初见下浩,古村已基本上面目全非,和废墟别无二致,墙上四处张贴着拆迁告示。
似乎是封街前涂鸦爱好者的作品,表达的是无声的呐喊吗?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