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钱儿
作者华岳张战学
当春风吹来第一缕绿色,粉白翠绿的榆钱就一串串地缀满了枝头。日间母亲回了趟老宅,摘了些许榆钱,回来做了榆钱麦饭,青香可口的榆钱麦饭,再次勾起我的记忆思绪。
我的家在小城华阴西河西的城西村。村为老村,据说因位在魏长城之西门之外而得名,村中林木盛茂,巷尾村头多植乔树,榆杨槐桐相杂,老宅居城中北窄南宽,院中植有枣,桐,柿,槐诸木,以榆树为最,大多为自生自长,前后均有,尤以后院老榆树为大,榆树长在空旷处,两人合抱才拢,树冠蓬松,后有老城墙庇佑。老榆树下的后院曾是我童年的乐园,阳春三月,家中大人或田间或前院劳作,后院则成孩子放纵的乐土,试着爬树,或是在树上画圈圈、树下玩纸板,乐趣多矣。周末一群年令相仿的邻家小孩时常于树下玩过家家戏耍,有扮妈妈,扮小孩,扮大(父亲)的,而可口的榆钱和凉井水、糖精则扮着饭食。幼小的我们惊异于榆叶的青绿,醉心于榆钱的精致,口福于榆钱的香甜,或采摘于小手塞于口,或用玻璃瓶装水泡榆钱,业或来摘了许多,带回家母亲作麦饭——榆钱麦饭。
榆钱其实是榆树的种子,又称榆荚,因其外形圆薄如钱币,故而得名,榆钱又由于它是"余钱"的谐音,因而就有吃了榆钱可有"余钱"的说法。新生出来的榆钱儿脆甜绵软,清香爽口,又因它与“余钱”谐音,村人在房前屋后种榆树也有讨口彩的意思在里面。榆树又名春榆、白榆等,素有“榆木疙瘩”之称,榆钱含有多种维生素,榆钱的吃法也有很多,生吃、煮粥、蒸笼、做馅,并且具有通淋、消除湿热等功效,多食榆钱可助消化、防便秘。古人对榆荚多有赞誉,如李商隐《和人题真》”榆荚还飞买笑钱。韩愈在(晚春》写道: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一天作雪飞。
春日里,榆树间挂满榆荚,满院浓荫与苍翠,翠鲜欲滴。在乡下的孩子看来,春天不仅在视觉上,吃是对季节最为直接的感触。爬上树巅,头可以深深埋进绿色里,就像是婴儿将口鼻埋进母乳间任性而傲骄,清香则会在瞬间到达全身每一个细胞,让心灵喜悦,身心舒畅。树上榆钱不必折下来直接吃,如羊羔引颈探舌奥妙无穷。阳光里榆钱是透亮的,澄澈的黄绿色,撩拨着孩子们的食欲,最让人感念。树上榆钱老了以后,就会随风飘下,飘到哪里就在哪里发芽生根。过了榆荚花香的时候,满院子有一片一片的榆苗,老宅院里有好几棵榆树,就是这样长成的。
榆钱的来历有着美好传说,很久以前的的某个小村住着一对心地善良的农家夫妇,有一天农夫去打柴路遇一快要饿弊的老者,遂背回家并用家里仅有的一碗米煮救活了老者。老者临走从怀里掏出一粒种子说:“这是榆树的种子,把它种到院子,长成后遇到困难时就晃动一下,树上就会落下钱来!”农夫按吩咐种下数年后,长成参天大树,奇的是树上居然结出了串串的铜钱。老俩口和从前一样过着贫困的生活,只是遇到非常困难或需要帮助别人的时才会到树下晃几下,摇下几个铜钱来。这棵奇树被村里地主知道了,他带着打手把农夫赶走,霸占了这棵榆树,地主于是抱着树猛摇,树上的铜钱像雨点一样哗哗地落,地主和打手都被铜钱埋了起来、压死了,从此这棵榆树就再也结不出铜钱了。多年以后遇到大旱,村民们快要被活活地饿死了,人们突然发现榆树上面结出了一串串绿色的东西,样子很像铜钱。饥饿的村民摘下几片尝尝,微微的有点甜,人们吃了它就不感到饿,还浑身有劲,全村人靠这棵树度过了荒年,村民感念榆树的救命之恩,就把榆树称为“救命树”,树上结出的东西很像铜钱,就把它的果实叫“榆钱”。
阳春四月,北国的田野一天一个样的变化着,从嫩绿到青绿再转为深绿,从三五冒头的小嫩芽,到一夕之间满枝满桠一树一树的蔓延,冬春的季节转换往往就是在一夜间完成的,在冬季漫长的北方,春天的到来才会如此显眼。村头榆树上,先是一片两片薄薄的叶片零星挂在枝头,没几天,几乎可以看到榆钱钱里饱含的汁液浆水如何快要撑裂叶片,同时一嘟噜一嘟噜的榆钱钱长成了,摸上去清凉的,这份手感唤起的不仅仅是对水分的渴望,还让人迫不及待的捋一把下来塞到嘴里,嚼咽、吮吸那份诱惑的清甜。
榆钱麦饭,不仅是老一辈的忆苦思甜,缺粮少米时就成了哄肚子的粮食,在自然灾害时不知馋坏过多少农家少年。将新捋下来的榆钱漂洗干净,沥水,撒上面粉,拌匀,要让每片叶子上都均匀的沾上面粉,蒸锅上铺一层粗纱布,将蘸好面粉的榆钱撒上去,蒸七八分钟即可,蒸好的榆钱,倒上油辣子和蒜泥,用盐一拌合就可以开吃,面香里带着淡淡的榆钱香,很清,可用香油稍微炒一炒,有一股油香味;把榆钱切碎,趁鲜包进饺子皮、包子皮里,做成饺子、包子,也别有一种清鲜;在蛋液里加上切碎的榆钱,拌匀,下油锅煎泡,做成榆钱饼也不错;白米粥快煮得的时候,加一小把榆钱钱,煮出来清爽爽的一碗,不用加调料,自带香甜;将榆钱切碎,混合面粉和盐,可以做成榆钱窝窝头。 现在久居城里的人吃它,因为绿色环保,更缘于物以稀为贵,成为山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