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来说《刻意练习》这本书。在第一篇文章(天才们的成功可以复制www.jianshu.com/p/83b151efd906)中已经说了,能力并不是天生的,经过恰当的训练方法完全可以自己训练出来,这种恰当的训练方法就是刻意练习,所以这篇文章就来仔细的讲一下什么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本质上是一种有目的的练习,但是比有目的的练习更先进,而与有目的的练习相对应的反例就是作者所说的“天真的练习”,这三者的优劣关系可以简单记成:刻意练习>有目的的练习>天真的练习。
在理解什么是刻意练习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其它两种练习方式是怎样的。
1.天真的练习
一起来设想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场景。
假设某一天你突然来了兴趣,想学习一项新技能,不管是乒乓球、围棋、烹饪,还是开车等,几乎都遵循相同的模式。首先,从网上查看些教程,找个教练咨询一些经验,然后就开始练习了,开始的时候,水平确实进步很快,达到一个至少可接受的水平,接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重复训练,让这种技能变成一种自然而然的、自动的行为,不需要经过大脑的思考就可以完成。到这一阶段之后人们就会普遍陷入一个误区,认为这就算完成了,剩下的就是经验的积累了。接下来只要不停的练习,继续下围棋、烹饪、开车,随着经验的积累,自己一定会变的更加擅长。但是,真的会这样吗?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街边下棋的那些人就知道这种想法有多荒谬了。在街边下了一辈子棋的人,或许有一定的水平,在同样都是在街边下棋的一群人中可能也是高手,但真要让他跟经过严格科学训练的专业棋手一比就知道差距了,即使是经过专业训练的少年棋手也能轻松完胜那些在街边下了一辈子棋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他们一辈子的经验加起来反而比不上几年的专业训练?这其实是因为,练习跟练习也是有差别的,无效的练习方法只能在早期让你达到一个可接受的水平,然后就达到一个瓶颈,即使练习时间再长,也从此止步不前了
在《刻意练习》这本书中,作者也讲了这样一个例子,一所音乐学院的老师发现有一个学生进步很慢,就找他谈话,谈话是这样的:
导师:从你的练习清单可以看出,你每天练习1小时,但是你每次测试的时候,总是只有C的成绩,能不能解释一下原因?
学生: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昨天晚上还演奏了!
导师:你演奏了多少次?
学生:10次或者20次。
导师:你弹对了多少次?
学生:唔,我不知……一次或两次吧……
导师:哦……你是怎么练习的?
学生:我不知道,我只是埋头弹!
作者就把这种练习方式称为“天真的练习”,基本上就是埋头干,重复地做某件事情,并指望只靠那种简单的反复,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
天真的练习使很多人不自觉地就会陷入思维误区。为什么看病时喜欢找老教授?为什么觉得开了20年车的人一定比开了5年车的人技术好?因为我们在思维上就过于相信经验积累的作用了。但是从上面的例子中也看到了,天真的练习、纯经验的积累并不能带来技能的逐步提升,甚至有时候一旦疏于练习,水平还有可能退步。
2.有目的的练习
如果真的想不断取得突破,提高水平,你需要进行的是一种更高级的练习方式——有目的的练习,与天真的练习相比,它具有四个特点
①定义明确的具体目标:目标可以有效地用于引导你的练习,记得要把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比如学习乒乓球,目标可以分解成推挡、走位、发球等一个个的模块,一个目标训练完成后再训练下一个。进步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积小胜为大胜”,高手在训练过程中也是这样不断达成一个个的小目标,最终呈现出来的结果就是整体的飞跃。
②有目的的练习是专注的:要想取得进步,必须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任务上。时不时的查看手机、微信、微博,看似只浪费了一点时间,但练习的效果却会大打折扣。
③有目的的练习包含反馈:不论你在努力做什么事情,你必须知道某件事情自己做的对不对,如果不对,到底怎么错了,如何才能改正。甚至可以说,没有反馈的练习相当于无效的练习。这种反馈可以来自于自己,也可以来自于他人。像乔丹、菲尔普斯等世界顶尖的运动员,依然需要教练的指导,论水平,教练的水平还不如运动员自己呢,为什么还能指导运动员的练习呢?因为教练能提供反馈,来自于其它视角的反馈,可以帮助运动员弥补自身反馈的盲区。双重反馈之下,进步更快。
④有目的的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这也许是有目的的练习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难易程度不同,我们的能力水平可以划分为三个层级,由低到高分别是舒适区、学习区、恐惧区。舒适区就是那些我们已经掌握的技能,在舒适区做事,基本不需要太动脑,无意识的自动就可以完成,即使重复的次数再多,能力范围并没有扩大。恐惧区是指超出目前能力范围太多的技能,无论如何都掌握不了的能力水平,如果把目标定在这一区域的话,很快会因为一直达不到目标而厌烦,最终走向半途而废。而舒适区和恐惧区中间的区域就是学习区,它的难度刚刚好,会让你有一丝不舒服,需要花点精力,但是多练习几次又可以完成目标,经过一定强度的重复训练后,原来的学习区就变成了舒适区。所以,练习的目的本质上就是不断把学习区变成舒适区的过程,舒适区的范围扩大,自己的能力水平就进步了。
在这里可以简单的总结有目的的练习:走出你的舒适区,但要以专注的方式制定明确的目标,为达到那些目标制定一个计划,并且想出监测你的进步的方法。
3.刻意练习
能做到有目的的练习,已经可以逐步提高水平了,但是距离更加高级的刻意练习还是差了点,因为刻意练习还包括以下两点要求:
首先,它需要一个已经得到合理发展的行业或领域,也就是说,在那一行或领域之中,最杰出的从业者已经达到一定程度的表现水平。使他们与刚刚进入该行业或领域的人们明显地区分开来。
其次,刻意练习需要一位能够布置练习作业的导师,以帮助学生提高他的水平,并且有一些可以传授给别人的有益的练习方法。
第一点要求说明这一领域的从业者已经发展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训练方式,使得他们在进入这一领域之后快速进步,明显比新人优秀。基本上除了搬砖这样的行业之外,任一行业都会有能力差别,那些优秀的从业者一定是掌握了某种方法才使他们明显比新人更加优秀。当进入这样的领域时,不需要急着开始练习,先学着剖析杰出者的案例,找出使他们变的杰出的原因和练习方法,通过模仿这种方法就能使你快速进步。
第二点要求是一定要找一个优秀的导师,这几乎是提高任何技能的最佳方法。优秀的导师已经知道成功的训练体制中包含什么,给你设置好了你需要前进的道路,并在路上设置好了一个个的小目标,同时给你提供其它视角的反馈,帮助判断你的能力到达了什么阶段,是否可以进入下一个学习区继续练习。导师帮助你达到有目的的练习的那些要求。
换言之,刻意练习不光追求进步,还追求更快速的进步。
4.如何应用
明白了刻意练习的原则之后会发现,真的完全符合刻意练习原则的领域很少,那刻意练习岂不是没有什么应用价值了吗?那我们在这费半天讲这些有什么用呢?
别灰心,虽然在生活、工作中无法完全符合刻意练习的原则,但是深刻理解了那些原则之后,我们可以灵活应用。下一篇文章中,将结合几个故事讲一下刻意练习在生活、工作中的应用,你会惊讶的发现,原来一些看似不可能的地方其实都可以应用刻意练习的方法,获得快速进步,然后你就可以运用这些知识,根据自己所处的领域,创造独属于你自己的刻意练习方法。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