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我不否认《我不是潘金莲》是一部好电影。但我还是略微失望了。
只不过,这失望怪不得冯导——不过是我们对原著的理解不同罢了。
为什么?
大多数人看到的,是对官场的讽刺;
而我看到的,和《一句顶一万句》一样,是孤独。
《一句顶一万句》,是为了找上个说话的人;
《我不是潘金莲》,是为了争一个理。
李雪莲她不知道自己的折腾可能没什么效果吗?不,她知道。她自己都拿不准要一遍一遍问牛的意见。
可是她就是放不下,只是因为,这个事儿,不是这么个理儿。
李雪莲其实不要什么利益,她本来也准备和秦玉河再过下去。她闹了十几年,就算原本是法盲,也应该慢慢知道,这事情在法律上是合理的,政府也没什么义务给你解决这些事情——更何况假离婚是你自己想出来的法子。
只是这个事情,合法却不合理,理不是这么个理。
你秦玉河不该骗我,也不该说我是潘金莲;
政府明明我是被骗的,你为什么不帮我说话?
所以她闹。
因为在她心里,道理和道德,比法律和制度重要。
可是时代已经变了。
人们不再一心守着最初的道理,也没什么欺骗不好,推脱不好的意识。
所以,秦玉河觉得从法律上讲我们没关系了,也是真的离婚了,我没必要对你有任何解释和亏欠。
所以,所有官员觉得,这种事情,没有什么大的损失呀,就不要在意了嘛。处理得不好要背锅,那我就甩锅吧,反正绕开就好了。
你看李雪莲一个人,守着那个暗暗的屋子,十几年,和一头牛说话,一个人坐在点着油灯,熬着牛骨汤。
满满的全是孤寂。
她被抛弃了。
被其他人的价值观抛弃了。
李雪莲认为理最重要,其他人却不觉得——道理说不说得通无所谓。
所以没有人去理解李雪莲的价值观,没有人懂李雪莲只是要求个理通。他们只是一味向李雪莲灌输他们的价值观,一味告诉李雪莲,这个事情没什么所谓,我们好好解决。却没有人简单给李雪莲说一句:“对,秦玉河骗了你,这个事情不是这个理,我相信,你不是潘金莲。”
价值观这种东西,本身没有什么对错。
可是当所有人的价值观都是统一的,偏偏却和你的相悖的时候,你就是被抛弃的那一个。
一个人对所有人,你就成了那个偏执的疯子。
一间昏暗的房子,一个人,这就是价值观的孤独。
假离婚的合法不合理,
价值观差异的碰撞,
政府官员一味灌输价值观的处理方式,
成就了李雪莲的孤独和悲剧。
所以,我还是觉得,苦了李雪莲的不是政府迂腐,不是前夫不厚道,终究是价值观分歧的碰撞。
是你认为重要的东西,别人不在乎的迷茫和反抗。
回头其实说起来,
我们生活里有多少合法却不合理的事情?
我们有多少次成为了被抛弃的价值观?
我们又有多少次不去理解别人的价值观,只是一味灌输给别人自己认为主流的价值观,让别人尝遍了孤独。
秦玉河死了。
李雪莲放弃了自己的执拗。
在尝遍了孤独之后,她终于去过了平静的生活。
可是,还好,她让我看到了,坚持自己价值观的勇气。
她让我看到,这个社会里,有些价值观和我们不一样的人,他们不是疯子,他们甚至承受着比我们大得多的孤独。
请尊重每一种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