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瓜蒌花》
第四十三章 宴 请
作者:奉法如天
2022年1月3日
范也材所在的山村有一个从古传到今流传下来的习惯,就是当家里的孩子定亲时,都会请村子里亲朋好友和左邻右舍的乡亲们到家里来吃饭,这一方面是增加人气,家里有了喜事大家都来祝贺一下,显得喜气洋洋;另一方面也是通过这种祝贺的方式来加强人们的感情,这也是村里礼尚往来的传统习俗,同时也是人们交流的一种方式。
这个宴请,一般都是由男方办宴席请客,除了男方家里的亲朋好友以外,还要请女方的朋友、闺蜜等等一些关系要好的人。不过,这种宴请和结婚时的宴请不所不同,这种宴请也是非正式的,主要是告诉村子里的人们谁家的儿子有了未婚妻,谁家的女儿有了主家。这样一来,村子里的人们便不会对有了主家的女孩子再去说媒。
这其实是一种宣示行为,告诉那些想要给这些定了亲的女孩子搞对象的男孩子们,打消念头,也可以说名花有主了,别再去打这些女孩子的主意了。
主要是村子里的女孩子少,男女比例失调原因所致。在村子里面,有很多的女孩子都远嫁外村或者条件好的地方去了,这些在村子里条件差的男孩子如果下手晚,就有可能面临着找不着媳妇,一辈子打光棍儿的境地。村子里也有很多的男人到老都没有讨到媳妇,也有的男人在本村找不到媳妇,便会去很远的外地讨一个媳妇回来。
一般也都是到南方一些边远的地区用很少的一些钱就买一个媳妇。由于那些地方贫穷落后,只要有外面的人们去那里给很少一些钱,当地家里大人们便会让自己的女儿跟着这个男人走,去当这个男人的媳妇。在这个村子里面这样的情况非常多,这些外地来的女人们,到了这个村子以后,也都非常满意,有的还在村子里开起了小吃店,也有的养猪、养鸡等等搞起了养殖业,她们来到新的地方后,嫁给这个村子里的老光棍,这些男人因此都过上了幸福生活,从此改变了原来的面貌,日子也一天比一天红火起来。
但是,当地的人们除非是没有别的办法时才会去外地买一个媳妇回来,否则不会娶外地女人当媳妇。在当地娶外地女人当媳妇大都是没有本事的表现,所以在村子里但凡有点能力的人家都不会去外地找媳妇。
范也材的家庭是村子里条件较好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乡村教师,他家里也就他一个男孩,在村子里像他这样有一个男孩子的家庭算得上是条件优越的家庭。所以,村子里的女孩家里也都愿意找这样的家庭。
范也材他们从李学梅家里出来以后,径直都回到了家里。他们刚走到门口,便看到很多人在那里等着,看到他们回来了,一些人便跑到家里通知家里准备开席。
在村子里,这种宴请吃的饭食,也都是村子里过年、过节吃的一些饭菜,没有鸡鸭鱼肉,更没有山珍海味,都是自家制作的一些平时吃不到,只有到了过年或者办喜事的时候才能见到的一些食物。
苏五魁他们回到范也材家以后,看到院子里挤满了前来祝贺的人们,在院子的中央,还用土坯砌了一个大锅台,在锅台上面放着一个直径约一米五左右的大铁锅,锅里装满了水,正在冒着大气开着锅等着煮面条。
在锅台的旁边放着一个大风箱,一个上了岁数的老人正在拉着风箱发出吐......踏......吐......踏......的声音,只见炉膛里面的火苗正一燎一燎地向外吐着火舌。
管事的人见到人们都回来了,便吩咐做饭的开始下面条。
这时,就看到一个个人们从堂屋里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面条一把一把地煮在了正开着的大锅里面,顿时,锅里就煮满了面条,一个做饭的人用一个像铁锹似的大铲子在锅里来回搅动着面条,以防面条沉底粘锅。
这个上了年纪的老人用力地拉着风箱,头上往下流着汗水,他拽下脖子上白羊肚子毛巾,擦了一把汗,又用力地拉起了风箱。
一会儿工夫,铁锅就开了起来,只见那个煮面条的做饭人,用一个舀水瓢在旁边的缸里舀了一瓢冷水倒入正开着的铁锅里面,一会儿锅又开始沸腾,他又往锅里倒了一瓢冷水,不一会儿锅又沸腾了,就这样,他往锅里先后舀了两、三瓢泠水,他让拉风箱的老人停止烧火,接着,他先用一双筷子挑起一根面条尝了尝,说了声:“好了,开饭了!”
旁边手里拿着碗筷早已等候着吃饭的人们便一拥而上,在铁锅里面捞起了面条。
已经盛好了面条的人们,便找一个地方蹲了下来,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院子里面停止了嘈杂声,只听到“突鲁......突鲁.....,吸溜......吸溜......”地吃饭声音。
苏五魁他们几个同学待遇比较高,他们和李学梅被安排在范也材屋子里面。
在范也材屋子里面摆放着两张桌子,桌子上面还放着一些宴请的食物,有烧麦、油鼓肚子(土语:当地的一种食品)、海带、煮红薯、粉条、等等一些吃的。另外还有每人一大碗面条,桌子上面还放着南瓜子,黑枣、柿子饼等等一些吃的零食,他们边吃东西,边说着笑话逗着李学梅“咯......咯......”地乐着。
范也材在那里笑咪咪地吃着饭,也不打断同学们的调侃。
苏五魁看着这种场面,脸上强装着笑脸,心里却一直在流血......。
写于2022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