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女儿学校布置读一本好书作业,还要写一篇读后感,女儿说:"爸爸,我们一起读一本好书吧"。我说:"好啊,看完了我们都得写一写感想"。就这样我们读书任务就开始了。
在一次跟女儿一起逛图书馆时,发现朱晓平著《微教育》这本书,书的开头就提出"教育是输入和输出",作者拿一个水杯比喻,你往水杯中倒入的牛奶或脏水,流淌出来的也不会是清水。有怎样的输入,就会有怎样的输出。我女儿自出生就跟我们在外面,我们就跟她用普通话交流,所以到现在她还听不懂我们的家乡话,更谈不上讲了,现在我逐步跟她讲讲老家话,慢慢能听懂了。儿童时的小孩可塑性很强,很多习惯也是在小时候养成的,父母需要小孩成为什么的人,你就要输入什么。
作者还提出"人事处"教育,人人是老师,事事是教案,处处是学校。教育不只是学校、老师的事情,家庭教育很重要。小孩跟父母接触时间更多,父母的一切行为直接影响到小孩。"言传身教"不只是说说而已,在教育小孩赶紧去写作业或看书时,而父母你在刷微博、刷抖音,当你叫小孩多锻炼身体时,而你在慵懒地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小孩的心理能平衡吗?父母的陪伴很重要,但不是在一起就是陪伴,需要以身作则,父母用行动来影响孩子的行动。父母说得再多,不如做给孩子看,因为孩子对行为的模仿远远超过对道理的理解。
作者还提出大树理念,把孩子比喻成一颗小树苗,小树苗需要茁壮成长,小树苗就要通过根部不断吸收养分,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源、适度的阳光,小树苗成长过程中会受到一些外在的影响,树干会长歪,这时需要有人给予外力的引导,将树苗扶正。小树苗慢慢长出叶子,其中大部分是绿油油的叶子,期间会夹杂几片黄色的叶子特别显眼,养护人会花大量时间去摘掉黄色的叶子,却不知道给树苗浇水、施肥。树根好比父母的教育,影响孩子一生。土壤、水分、阳光好比孩子成长的外在环境,环境的好坏对孩子成长一样至关重要。树干好比成长中的孩子,需要有人不断地引导,避免误入歧途。树叶好比孩子身上的优缺点,绿色的叶子代表优点,黄色的叶子代表缺点。父母都期待完美的孩子,所以父母会经常指责孩子的缺点,跟其他孩子进行比较。以前,我也是这样,只注意到女儿做事不专注,做作业的同时玩玩具等,写一篇作业需要花很长时间,我就指责,不停地叫她快点,结果都没有改善效果,反而错误率越来越高,时间越来越长。也是通过看过一篇有关孩子教育的文章后,我改变了方法,我没有了抱怨,我鼓励、赞美她,"宝贝,你这次写作业花的时间比上次快十分钟,有进步哦""宝贝,你这次写的字好看多了,很棒"。一段时间后,女儿的完成作业速度快很多了,并且在放学后主动完成,正确率也很高。
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父母自我学习成长的过程,学习不只是孩子的事情,父母更需要学习,需要知道怎么教育孩子。教育不只是学校、老师的事情,需要父母更多的参与,更多的陪伴。作为父母,如果我们能够给孩子足够的爱、欣赏、耐心、接纳、平等沟通,孩子就能长出开朗、积极、阳光、自信、感恩、负责的果实;如果我们给孩子强迫、指责、打骂、鄙视、比较,孩子就会长出自私、倔强、消极、冷漠、懒惰、自卑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