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中学那时候,语文课上,学到了李贺写下的“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朝那时候没人能接上,到了宋朝才有下半句。后来也学习到了教员写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众所周知,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经济繁荣、文化也异常璀璨的朝代之一。人们生活富足,安居乐业。其中以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为最。
两人各有所长,一个是浪漫主义诗人,一个是现实主义诗人,作出的诗歌风格迥异,名气不相上下。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诗人,叫李贺。跟前面两位诗人不同,他被尊称为“诗鬼”。
李贺因其诗风多用想象,辞藻华丽奇峭,变幻莫测,而得此称号。当年,他写下“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满座拍案称奇,却无人可对下句,一直到宋朝才出现后面一句。
一、小小年纪,天赋却十分惊人。
据史料记载,李贺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左邻右舍皆称道。这事传到了当时的文坛巨匠韩愈耳中,于是他和黄浦湜就一起到他家拜访,一探虚实。
殊不知,别的孩童7岁还在哭爹喊娘,他7岁时真的已经写出了一首诗,叫《高轩过》。这首诗歌全然不像出自一个7岁孩童之手,两人连连称赞。
李贺虽然年纪小,但是他并没有恃才傲物,也不会因为自己的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他十分聪明、勤快,喜欢看前人的文字,遇到不懂的字眼,他能像大人一样作出标注,再去请教父亲或先生。一点点的积累起来,才有了7岁便让人惊艳的才华。往后,更是不厌其烦的多番练习写诗,十分刻苦,才有所收获。
可惜,李贺出生在盛唐中期,由于安禄山史思明叛乱,致使国家陷入纷争,逐渐由盛转衰。曾经李贺父亲那一辈得祖上荫蔽,家境也还算过得去,但到了李贺这一辈,正逢叛乱,已经开始没落了,他只能过上一种贫寒的日子。
随着他慢慢长大,他的父亲不堪承受家族在自己的手中走向没落,终日郁郁寡欢,以致患病去世。李贺感到更加的悲伤。为父亲服丧期满三年后,他才得到韩愈的推荐参加科举考试,本以为他已经有了一首《雁门太守行》作为敲门砖,高中已是板上钉钉的事,谁知上天却跟他开了个玩笑。
二、仕途坎坷,写下千古名句。
读书人当以考取功名为目标,以为天下百姓谋福祉为己任,但是李贺作为一个读书人,却连这个愿望都实现不了。原因说来令人可笑。他的父亲叫李晋肃,正好跟进士的进境谐音,这在等级森严的唐朝是不容许存在的情况,所以李贺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多少个日日夜夜的努力,多少次咬牙坚持的奋战,却因为这么一个可笑的理由就断送了他参加仕途的可能,李贺却深知国家礼法不可忽视,也如此,他更加的感慨命途多舛,其实,这是因为他当时太出名了。
有句话叫人红是非多。李贺的才情一方面让他广为天下知,另一方面,却也让他遭到了一些人的妒忌。妒忌使人丑恶,为了给李贺一个教训,顺便教他怎么低调做人,那些人就拿他父亲的名讳说事,扯了个子虚乌有的名头让他参加不了考试。一个满腹经纶的有才之士就这么被耽误了,着实令人唏嘘。
李贺自诩有才华,一直以来他就想通过科举进入仕途,却连朝廷的门槛都进不了,不禁悲叹仕途坎坷,郁结于心。皇天不负有心人,后来,他再度回到长安,终于当上了一个九品官。
官位虽小,但是李贺却很高兴,当得很尽职,兢兢业业,每天按时处理公务,时不时走访百姓,了解民情,也算是做出了一定的成绩。遗憾的是,由于他为人正直,不愿与小人同流合污,终遭到排挤,他也感到这朝廷并不是自己心中所想的为民作主,失望不已。最后辞官归隐了。
在归隐的途中,他有感而发,写下了一首诗表达自己心中对国家的担忧,对百姓的同情,即《金铜仙人辞汉歌》。其中“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最是精彩,不仅当时的文人雅士自愧不如,就连现如今,很多的文坛名人都惊叹不已,直呼李贺“鬼才”之名实至名归。
三、佳句终出现在宋朝。
李贺这一佳句一出,很多稍有名气的唐朝文人都尝试过对下一句,却无一句能匹配。由此可见,“天若有情天亦老”这一句子的精妙绝伦之处。在很长一段时间,这句话都被束之高阁。
两百年后,宋朝的一名官员石延年,他在与他人饮酒时,一边讨论一边思考,也不知道是酒精刺激了他,还是他的三五酒友激励了他,总之他灵光一闪,对出下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
前一句有意象也有情语,再加上一个拟人化的修辞,后一句对仗工整,亦有月对上天,恨对上情,圆对上老,堪称妙绝。在场的人无不拍手叫好。这个历经了两百多年的谜题终于解开了,真可谓神来之笔。
诗歌就是这么有趣的现象,一句三年得,未吟泪先流。古人甚是注意字词的推敲,往往一句诗都要经过很长时间才定下来,如此才能历经岁月而不衰,经得起琢磨。而李贺的这句诗,让人如此惊艳的原因就在于此。
结语
虽然李贺过得并不顺畅,一生志在当官却一直得不到重用,仕途坎坷,但是他的诗歌还是很值得后人研究的。他开创的诗风,也是十分的大胆,自成一派,是我国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试想一下,这样有才情的人,如果没有英年早逝,那么他的成就定不输于李白、杜甫,只是可惜。27岁,正值大好年华,却身陨黄泉,这应该就是所谓的天妒英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