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先对当时的阅读教育方式方法进行了评价和分析。作者出书其实在1970年的美国,他的时代也是美国人倡导全民读书的时代,在初步阅读的教学领域中,有越来越多的人做研究和试验。但作者而言:
该领域的支出,由于不同家庭的孩子的阅读水平基础均不相同,采用一个大而标准的阅读教育体系难度非常的大。
在教育少数具有高度学习动机的孩子阅读,和教育动机微弱或家庭非常贫困的孩子阅读,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儿。一些基础阅读教学法对这些学生可能有用,对另外的学生肯定不管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都被实验和证明各有巧妙之处。想要判断哪一种方法才是解决所有阅读问题的万能妙药,这可能还言之过早。
我们生活在对阅读有很高兴趣和关心的年代。这一点中国和美国截然不同:早在1000多年前的宋代,我们国家就已经是全世界识字率最高的国家之一,那时候别说美国,整个美洲都在茹毛饮血,宋真宗赵恒还专门写诗鼓励大家读书,诗歌一直流传至今: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虽然充满了浓浓的“鸡汤”味道,也偏功利了些,但这首诗融入了我们的文化传统,最后使得我们形成了一个“万物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认知框架,即便这些年有所改变,却并没有完全打破。对于作者来讲,他推出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是在几十年前的美国,作为一名学富五车的学者,作为一位伟大的越读者,他对阅读的意义和价值认知当然深刻,但他对阅读方法层次的分析则是更加精彩。在基础阅读这个层次中,中国和英文阅读并不太一样:
英语阅读只需要abc的认读法,懂得26个字母。然后记住所有字母的音节,就可以把所有的单词都念出来了,但是念出来并不一定懂什么意思。记得知乎上恶魔的奶爸曾经说过,英语虽然只有26个字母,目前却有数百万个生词。我们汉字则不同,常用的汉字为四五千个,加上复杂些的也不过一万多,我们必须认识大多数常用汉字,才能对他们组词的含义有所认知,才能说不再是文盲。这一点是两个国家在阅读上的不同之处。
基础阅读的四个阶段##
在美国的主流教育界,大家广泛接受了这样的观念:在儿童掌握阅读能力之前,至少会经历大约有四个截然不同的阶段:
阅读准备阶段。做好几种不同的学习阅读准备,身体方面的准备,包括良好的视力与听力,智力方面的准备,要包括有起码的认知能力;语言上的准备,包括口齿清晰。个人准备,包括保持注意力,听老师的话等等。
看图识字阶段。孩子会学习一些简单的读物,主要是一些绘本或看图识字,基本上能够认识到三百到四百字。接触到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如词句的含义,字的发音等等。
加速认字阶段。这个阶段特征是,快速建立词汇的能力,所用的方法,是从上下文出提供线索,“猜”出不熟悉的字眼。除此以外,孩子在这个阶段会学会不同目标,与不同领域的阅读法,像科学、社会学、语言学等等,他们发现除学校外,阅读还是一项可以自己做的事,他们可能会因为好玩而满足好奇心或只要扩大视野而追求阅读。
基础阅读的成熟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是,精练和增进前面所学的各种技巧,开始能够消化自己的阅读经验。除一本书提出的观点转化到另一个专业,同一个主题不同作者提出的观点,能够相互比较。
一个顺利通过这四个阶段的基础阅读的孩子,这个孩子已经几乎可以阅读所有的动物了,但是却还不够老练,简单的说他的成熟度是可以上高中课程的水平。他可以自己阅读也准备好学习更多的阅读技巧,但是,他还是不清楚要如何超越基础阅读层次,做进一步的阅读。
作者写这个章节的内容主要的目标是要告诉大家:当下只有基础阅读是由老师辅导的阅读,在此之后在美国的教育中,必须自己孤独前行,积极探索。而实际上他却认为:一个人文素质优良的高中毕业生,应该是一个达到分析阅读情节的读者,而一个优秀的大学,应该培育出能进行主题阅读的读者。当时的高中和大学水平,却达不到这一点。作者对这一情况进行了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