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苦,平。
主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
久服利气血,轻身耐老延年。
生川野及田野。今之菊花。
【产地】处处有之,种类很多,黄白二种入药,味苦,家庭玩赏之菊不入药,今杭州出产多,称杭菊。
【主治】菊花为清风热明目解毒要药,主诸风头眩肿痛,目痛翳膜,利血脉,治疔疮。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味苦辣者,陈久者,不堪用,其甘者亦名甘菊,可饮可食亦入药。
【典籍摘录】
- 治头目风热,风眩倒地,脑骨疼痛,身上一切游风令消散,利血脉,调四肢。
——甄权《本草音义》- 作枕明目,叶亦明目,生熟都可食。
——《大明本草》- 养目血,去翳膜。
——张元素《医学启源》- 菊叶为治疮之要药,因其性散,能去肌肉中之风邪也。
——唐容川《本草问答》- 平肝熄风。
——徐灵胎《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近世用为平肝良药,头痛目疼多因肝经风热上乘所致,菊花入肝,兼行周身,血脉不利而死肌,得菊花之利血脉皆效,特长于解毒,外科方剂用之治疔毒发背者,沈金鳌曰菊花并茎叶打汁饮,外涂内服皆可。时医用之因防邪热过久而酝酿化毒;平淡多奇功。
——吴克潜《药性词典》
【炮制】
亳菊:割下花枝,捆成小把,倒挂阴干。然后摘取花序。
滁菊:摘取花序。经硫黄熏过,晒至六成干时,用筛子筛成球状,晒干。
贡菊:摘取花序,烘干。
杭菊:有杭白菊、杭黄菊两种,杭白菊摘取花序,蒸后晒干;杭黄菊则用炭火烘干。
【性状】
品种 | 性状 |
---|---|
头状花序倒圆锥形或圆筒形,有时稍压扁呈房形,直径1.5-3cm。总苞碟状,总苞片3-4层,卵形椭圆形,草质,黄绿色或褐绿色,外被柔毛,边缘膜质, 花托半球形,无托片或托毛。 | |
不规则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5-2.5cm。舌状花白色,不规则扭曲,内卷,边缘皱缩,有时可见淡褐色腺点;管状花大多陷藏。 | |
扁球形或不规则球形,直径1.5-2.5cm。舌状花白色或类白色,斜升,部反折,边缘稍内卷而皱缩,通常无腺点;管状花少,外露。 | |
碟形或扁球形,直径2.5-4cm,常数个相连成片。舌状药类白色黄色,平展或微折叠,彼此粘连,能常无腺点;管状花多数,外露。以花朵完整不散瓣、色白(黄)、香气浓郁、无杂质者为佳。 |
简评
菊花化学成分以黄酮类为主要成分之一,分别为香叶木素、木犀草素、芹菜素、香叶木素 7-O-β-D-葡萄糖、木犀草素 7-O-β-D-葡萄糖苷、金合欢素 7-O-β-D-葡萄糖苷、刺槐苷、金合欢素 7-O-(6-O-乙酰)-β-D-葡萄糖苷、金合欢素、山奈酚及异泽兰黄素等。[1]
天然黄酮类有机物虽然比较稳定,但黄酮类物质本身是容易氧化的,故要达到最佳药效,菊花不可用陈年品。
另外菊花也含有绿原酸,在菊叶,茎部中的浓度更高。不过进入消化系统容易被灭活,所以菊叶的汁液用于消毒杀菌多是外用。
菊花泡茶,做菜,入药等等都是可以的。民间传菊花不能和猪肉同时吃,皆是谬传,无稽之谈。
网上还传菊花有毒,也是以讹传讹,入药的菊花对人体的毒理作用微乎其微。
当然还是那句话,米吃多了也中毒,你吃不吃。
那些加工不当,乱洒农药,乱加防腐剂的,和菊花本身有关系吗?
多喝菊花茶,清热解毒明目说不好,但至少抗氧化这一点可信,毕竟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还是很可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