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对生命中无法逃避的苦难时,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会是怎样的呢?
史铁生说:“自己每一天都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史铁生尽管时刻被绝望的念头所困扰,甚至曾一连几小时沉浸在对死亡的沉思中,但他也明白,“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多年来,史铁生常常独自前往地坛。
在那里,他反复思考着生存的意义和死亡的本质。
他的生活被三个核心问题所缠绕:是否选择结束生命、为何继续生存,以及如何面对生活。
对于生死的抉择,他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样一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情,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尽管他未能完全理解为何要继续活着,但他坚信这是一个需要终身探索的问题,就像一个永远伴随左右的伙伴,无论是好是坏。
因此,即使过了十五年,他依然需要前往地坛——那片他心中的圣地,静坐沉思,试图理清纷乱的思绪,去窥探自己的灵魂。
至于如何生活,他找到了自己的答案——那就是通过写作。
对他来说,写作不是为了生存,而是生存的目的。
他希望通过文字,让那个坐在轮椅上的自己,在他人眼中也能有一席之地,哪怕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也能有所成就。
“回望地坛,回望它的安静,想念中坐在不管它的哪一个角落,重新铺开一张纸吧。写,真是个办法,油然地通向着安静。写,这形式,注定是个人的,容易撞见诚实,容易被诚实揪住不放,容易在市场之外遭遇心中的阴暗,在自以为是时回归零度。把一切污浊、畸形、歧路,重新放回到那儿去检查,勿使伪劣的心魂流布。”
如果史铁生未曾遭受身体的重创,他的灵魂是否会与我们不同?
他是否能够深刻体会到母亲那未曾言说的爱,以及对那些与自己生活轨迹无交集的人——那对相互扶持的老人、那位边跑步边唱歌的年轻人、那位心智尚未成熟的少女——的同情与关怀?
他是否会深入思考生存的意义、欲望的本质以及写作的目的?这一切都充满了未知。
他的人生充满了沉重,但他的文字却并不沉溺于悲伤。
有人或许认为这是他刻意的克制,但我认为这种克制是自然而生的,是在与命运的对话中不断磨砺出来的一种哀而不伤的态度。
毕竟,他用尽一生的勇气和力量去做的事情,本身就是一种非凡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