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4 【原文】
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①,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译文】
孟子说:“仁德的言论不如仁德的音乐那么使人感动,良好的政治不如良好的教育更获得民心。良好的政治,百姓敬畏它;良好的教育,百姓爱慕它。良好的政治能聚集百姓的财富,良好的教育能贏得民心的支持。”
【注】
①声:音乐声。
13·15 【原文】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①;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②,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译文】
孟子说:“人不经学习就能做的,那是良能;不用思考就知道的,那是良知。年幼的孩童,没有不知道要爱慕父母的;长大以后,没有不知道要敬重兄长的。爱慕父母,属于仁;敬重兄长,属于义;这没有别的原因,因为这两种品德是天下通行的。
【注】
①良:朱熹注:“良者,本然之善也。”
②孩提之童:二三岁的小孩子。
13·16 【原文】
孟子曰:“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jǐ xī)。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①。”
【译文】
孟子说:“舜住在深山里的时候,与树木、石头做伴,与野鹿、山猪相处,他与深山里的老百姓差不了多少。等到他听了一句好的言语,看见一种好的行为,学习的意愿就像决了口的江河,澎湃之势没有人可以阻挡。
【注】
①沛然:水流很大的样子。
13·17【原文】
孟子曰:“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译文】
孟子说:“不要去做自己不屑于做的事,不要贪求自己不屑于贪求的东西。这样就足够了。”
13·18【原文】
孟子曰:“人之有德慧术知者①,恒存乎疢(chèn)疾②。独孤臣孽(niè)子③,其操心也危④,其虑患也深,故达⑤。”
【译文】
孟子说:“人之所以具备德行、智慧、谋略、见识,常常是由于历经灾难。只有那些孤立之臣与庶孽之子,他们内心警惕不安,考虑祸害也很深远,所以可以通达事理。”
【注】
①德慧术知:指德行、智能、道术、才智。
②疢(chèn)疾:灾患。
③孤臣:指被国君疏远的臣子。孽子:庶子,非正妻所生,地位卑贱。
④危:不安。
⑤达: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