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闻名已久。直至今日,方才读罢。说实话,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的感觉是“不可能”“做不到”“不可思议”。
文章中有很多的事例,也提出了很多解决方式。但那些方式,一开始并不让我接受。因为我们在生活中,不可能按照书中给出的话术,去和别人沟通。
举个例子吧,假设课堂上有孩子捣乱纪律,老师们通常都是直接制止该孩子的行为。一节课40分钟,我们不可能花20分钟去和一个破坏课堂纪律的孩子进行“追根究底”式的沟通,去了解他的需要,让他表达出自己的请求。这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甚至对其他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
我边读边在心里否定着,或许我正在使用暴力。当然这本还是有一些地方,让我感同身受,十分赞同。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或许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我们在生活中,很多时候都会在无意间使用了暴力的沟通方式而不自知。
我的身边就有一个超级负能量的同事。她每天去到教室的第一句就是“吵死了”或者“教室太臭了,赶紧把窗给我开”。亦或在办公室不停地说哪个班级很差,哪个学生多糟糕。
坐在她旁边的我,天天被这样的冷暴力充斥着。有时候实在忍受不了了,就只能戴上耳机,打开音乐,把音乐开到最大,大到完全听不到她的声音。
我不知道要如何与她沟通,改善目前的困境。
《非暴力沟通》告诉我非暴力沟通有四个要素:
①首先观察发生的事情。
②接着表达感受。
③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
④具体的请求。
或许我可以试试这样的方式去和她沟通。
一个人如果无法说出自己的需要,会是多么痛苦。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心头涌上一阵心酸。我的脑海中浮现的是,每一个被我严厉批评过的孩子的脸。
大多数时候,我会采用温和的方式和“犯错”的孩子进行交流。但也有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直接对着孩子劈头盖脸一顿骂。这种情况是存在的,我承认。
事后,我想起这些孩子的脸,他们或羞愧难当,或愁容满面,或悲伤难过,我就会为自己当时脱口而出的话语感到愧疚。
如果我多给他们一点时间,让他们表达出他们对感受,提出他们的需求,这样或许会更好吧。
我想,我会试着多用这样的方式去和他们进行交流、沟通。
更加留意生活中积极的一面,并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
悲观的人,总是不断地抱怨世界;乐观的人,却在不停发现世界的美。同样的一杯水,乐观的人说,“我还有一杯水啊!”悲观的人说,“我只剩一杯水了哎!”
同样的问题,换一个角度解读,就产生了完全不一样的效果。那么,为什么不尽可能地去发现世界的美呢。
罗丹说:“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就深深地被这个句子吸引着,并不断地用自己的双眼去寻找周围的美。
我发现晴空万里时,路边的树绿得耀眼;我发现大雨倾盆时,屋檐顺势下流的水珠亮得迷人;我还发现阴天多云时,这世界有一种朦朦胧胧的美。
我想,我这么积极地生活着,世界一定会好好待我的。
一件值得做的事,即使做得不怎么样也是值得的。
这本书看到最后,出现了这样一句话,我特别喜欢。
由此我想到了,有一期奇葩大会中有一个嘉宾,他是清华的化工博士,是一个学霸。可是他做出来呢事情可以说是“匪夷所思“”了,他研究出香蕉和枣最恶心吃法,秋衣外穿是不是更保暖,因为懒的洗袜子,顺手发明了一个自动洗袜机!
有人问他,这有什么用?他说“有趣和好奇心是为了取悦自己,有用是为了取悦别人,看你怎么平衡了。”
一件事情有不有趣,值不值得做,全都取决于你自己。你觉得有趣的事,别人怎么看都无所谓。你觉得值得做的事,你就去做,不用去在意做得好不好,有没有人认同。
这又让我想到了写作这件事。很多人开始写作就是因为自己喜欢,很多人一开始也写得不好,但这是他觉得做的事,他就去做了。
梦想也是如此,梦想不一定要大到出人头地,拯救世界。梦想也可以去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或许是做一顿美味的晚餐,或许是拍一张唯美的照片,有没有用去别人说的,好不好玩只有你自己才能感受!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值得一读,但或许我不会再重读了。记录下我想记住的,努力在生活中践行吧!
简书大学堂无戒90天挑战训练营第二期 日更第1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