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的文章“‘装’出完美的人生”(见下方链接),对隶属于心理层次的“装”进行了进一步的诠释,也引导我翻书学习了社会心理学中社会角色与角色扮演部分的内容。
李老师通过与儿子的一段对话及反思,让我对“家是温暖的港湾”有了一种新的理解,我们为人父母者,为人丈夫和妻子者,应该为孩子、为伴侣、为自己营造一个温暖的港湾,在这个港湾里,风平浪静,充满安全感。在这里,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能放松地做自己,或独处、或诉说、或牢骚满腹、或兴高采烈……
李老师文中写到:
我当时有些生气,今晨想起来,觉得儿子的心理挺健康,因为他知道什么时候装,什么时候彻底脱掉伪装。而当我进一步想到儿子能够彻底脱掉伪装时,突然感到了家的温暖和身为父母的合格,心中便热起来。
回到家的第一件事,我们通常都会换下正式的衣装,换上轻便舒适的家居服,给身体松绑。在外面工作学习了一天、扮演着各自社会角色的我们,身体层面会觉疲乏,心理层面也需放松,回到家里,能否脱掉内心的各种伪装,身心都放轻松,这关乎我们心理健康的水平。为人父母者,尤其应该反思:我们是否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安全温暖包容的环境,让孩子能尽情诉说、求助、安心地做自己,能做到这点,才是合格的父母,才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
在社会心理学中,父母是重要的社会角色,是建立在先天基础上的角色,也称为先赋角色。
“社会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此舞台上扮演一定的角色。人们在社会互动中表现自己,整饰自我形象,达到一定的目的。”(《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第117页)
我们每个人一生中要扮演各种角色,从子女、兄妹、学生、老师、职员、父母、领导等等,这其中大多是我们之所以为人的责任与义务。
怎样才能扮演好这些角色,履行好我们的责任与义务?社会心理学对角色扮演有如下说明:
角色扮演过程中含有角色期待、角色领悟和角色实践三个阶段。
角色期待:个体承担某一角色,首先遇到的是他人与社会对这一角色的期待,即社会公众对其行为方式的要求与期望。如果个体偏离角色期待,就可能招致他人的异议或反对。
角色领悟:个体对角色的认识和理解。个体往往根据他人的期待,不断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塑造自己。
角色实践:在角色期待与角色领悟的基础上,个体实际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其社会角色的过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第118页)
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好好领悟自己的角色,不断地调节自己的行为,不断塑造自己,按角色期待去扮演好属于自己的角色。
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有些人会觉得装得很累,有些人会觉得游刃有余,这与心理健康水平相关性较大。对各种角色游刃有余的人对“装”有更好的诠释,“装”是为了更好的自我约束,是为了追求主动的自由,是为了更好地做自己,此时的“装”就由不情愿变为自觉,由被动变为主动,心理健康水平高的人能在各种角色中灵活切换,也能适时地放松自己。
对已经为人父母者,或正准备为人父母者,“父母”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需要我们自我反思:是否忙于扮演其他社会角色而忽略了“父母”这一角色?是否对“父母”这一角色真正有所认识和理解?是否真正领悟了“父母”这一角色?在角色实践过程中,是否真正扮演好了“父母”这一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