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来不爱鸡汤文,一是岁数渐上,看年轻人“强说愁”不免觉得分量不足;一是也算读过几本书,一般人的理论还真没法说服我。但是,这锅汤——《你所热爱的,就是你的生活》熬的真有营养,看了不免多喝几口。
大师云集,说理“润物细无声”
最近暑期备课,专攻读上个世纪上半叶的“大家”,读来读去,越品越有味道,像丰子恺季羡林,汪曾祺,张恨水,周作人之类,真可谓是“大家”“大师”,哪个人没有个“十八般武艺”呢?由此观来,当代的“能人”少矣,真不是卖弄一点文字技巧,就可以说是“作家”的,充其量,是个“写手”吧!
这本文集有五章,共收集了丰子恺、汪曾祺、季羡林等文学大师的49篇文章,言简意赅,风趣通透地传达出大师们积极豁达的生活态度。光是每章节的卷首摘录就让人爱不释手:
我们生而破碎,用活着来修修补补
“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
对己,可以不烦不躁;
对人,可以宽容谅解。
生活的诀窍,是不泯童心市处
那还需要有一个去这种零件才行,宝宝哦,只有就要底下,再加¥1膀臂版再长一点就绑在床上。人世是这么百怪千奇,
人命是这样他生未卜,
这个千载一时的看世界机会实在不容错过,绝不可误解了天真意味。
忧伤,无非是低落的热情
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情绪始终保持稳定,此亦长寿之道也。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太阳好的时候,
只要不刮风,那真和暖得不像冬天。
一家人都坐在庭间曝日,
甚至于吃午饭也在屋外,像夏天的晚饭一样。日光晒到哪里,就把椅凳移到哪里。
最完美的状态,是从未放弃成长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之流的话。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特别是读到汪曾祺的文章,那种扑面而来的亲切感,在平淡叙述之中,让人沉迷。这里有两篇文章《夏天》《冬天》,日子平淡的不像话:
鸡头米老了,新核桃下来了,夏天就过去了。
搓圆子,舂粉子就快过年了。
好像日子就是这么平淡一样,但多少与萧红的《呼兰河传》中“冬天来了就穿棉衣裳,夏天来了就穿单衣裳”般的冷漠不同。平淡之中透着温情,透着祥和,透着一种生活的从容。
再如汪曾祺的另一篇《跑警报》,单说“跑警报”中的“跑”,就透露着浓浓的生活哲学:“躲”太消极,“逃”又太狼狈。唯独这个“跑”字于紧张之中透出从容,最有风度,也最能表达出丰富的内容。
在“跑警报”中,人们也能随处找到“安逸”,或找个坟头的,可靠在那里,或找几个伴儿的,谈个恋爱,或者打个牌解闷的,当然,警报一来,躲警报的也有小商贩,在郊外还可吃点的野食儿,这日子仿佛不是灾难,而是平淡生活中的一剂乐趣。
最后的总结,就把这种生活态度升华到了生存的哲学: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即“不在乎”。
对啊,世间的事就是这样,你的恐惧,就在于你的“在乎”,当你“不在乎”,你又何必患得患失,忧心忡忡呢?这碗鸡汤,你喝不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