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时分,小雨如约而至。雨声砸在瓦上,落在地上,声音并不美妙,其实既不是沙沙也不是滴答,用簌簌可能还真实一些。声音不响却扰人入眠。心里不由涌上很多跟雨相关的诗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我就这样一边听着雨声一边任诗句和回忆涌上心头。杜甫的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白天还在说希望雨晚上下,白天晴,结果成真了,怪不得杜甫也喜雨呢。春晓——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虽然这是花还没开的时节,不过清晨鸟儿欢快的啁啾声确实是有了。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不由得佩服那些诗句的深入人心,而且都是写的春天时节的雨。
耳边簌簌的雨声让我不由想起萧红(小宋佳演的电影),在那个暴雨中无处安身的窘境。也许电影是现实的升华,只是我的先入为主让我记住了他们洪涝之中的相拥。萧军是这样一个多情的人,他会对他遇到的女人说这样一句话:让像你这样的女人流泪,是全世界男人的错。也许是他侠骨柔肠,对柔弱的女人都会怀上怜悯呵护之心,也许他的生命原本如此多情,他一不经意就将这种怜惜变成爱情。他与萧红的相恋是要很大勇气的,因为他竟然爱上了一个大腹便便的被人抛弃的孕妇。萧红的感情更是传奇的,她认识两个生命中的男人时都是怀着上一个男人的孩子,而当时身边的那个人却不在乎,虽然他们最后都离开了她。在香港沦陷前夕,在炮火纷飞的乱世,在她重病期间,身边还有一个称她为先生的小她六岁的骆宾基竟然不离不弃心甘情愿地照料她并爱上她。这是怎样一个女性,是什么吸引了那些男人不羁世俗地爱上她?带着对萧红的好奇,我查看了她的相关资料。发现她是一个面容清秀的女子,可以算得上是一个美女。美女再加上有才,当然是很有魅力的。我最初接触萧红,其实是在大一的时候看她的《呼兰河传》。那时是春天,阳光和煦,清风徐徐,高大的树木枝叶随风轻拂。当时只觉得被书中那种怀旧忧伤的笔触所吸引,那时只知道她和萧军是一对作家情侣。多年以后再看到她的同名电影时才知道她的经历。满腹才华的美女,命运却如此坎坷,她美丽的故乡,她魂牵梦引的呼兰河,自从她19岁离家,再也没有回去过。可以想见,她在病中是如何带着一种忧伤的怀念写下那些文字的。她原本生活在一个很殷实的地主家庭,却很小就失去母亲,父亲对她漠不关心,只有年迈的爷爷让她感到一丝温情。后来爷爷在她19岁病逝了,父亲便逼她退学成亲。为了逃婚她离开了自己的家庭,她的家人也绝情地和她断绝了关系,从此以后她有家也不能回。直到死也再没有回去过。之后就是不断的辗转漂泊,生在乱世,为了生存,为了信仰,为了爱情,她从没有真正安顿过。一直到在沦陷前的香港病逝,年仅31岁。也许萧军是她深爱的,端木只是曾经爱上过他,小骆也只是倾慕她。只是到死,她都是一人被遗弃的。也许她最爱的是萧军,可是萧军太过多情,让她无法掌控,与其深陷其中患得患失不如放手。
想到萧军,我也搜索了他的相关资料,他是活到高龄才去世的。资料上很少关于他情史的记载,只知道他还算是一个有血气的作家,算是东北作家群里的佼佼者。关于他和她,我只是看到了电影里的一面,只觉得萧军不由得让我想起另一部电影的名字——你的生命如此多情。
其实回忆总是骗人的,它是对过去的美化和升华,现在所记住的美好,只是当初的错觉。当时看《Yesterday Once More》mv的时候,我记住的是这样的一些情节:一个漂亮的金发小女孩在一个文质彬彬的教师身边弹钢琴,年轻的男老师很英俊儒雅,金发的小女孩一脸可爱和美丽。多年以后小女孩长大了,爱上了这位不再年轻的男老师。而男老师一直委婉地拒绝和回避,直到金发女孩决定要离开小镇,出发前希望男老师能到车站送她。路灯下女孩一直等待着老师的身影,眼看到出发时间了,车来了,女孩一边焦急地等待张望,一边哭泣着伤心地上车,男老师才低着头两手插在裤兜里漫步踱来,脸上还是带着那种熟悉的微笑。女孩匆匆地下车,哭上前抱住老师,老师只是安慰地拍拍她的后背,给她一个合适的拥抱。女孩终于恋恋不舍地走了。多年以后,当年英俊儒雅的男老师已经变得白发苍苍,他曾教过的几个得意弟子一起组织策划了一场大型的音乐会。师生再见,一笑释去了前情后愁,剩下的只是那份亲切地师生情。他们给老师递上指挥棒,请老师指挥,所有的一切好像都回到了以前,时光倒流,依稀是那个小小的身影。这是多么令人怀旧的旋律,多么令人遐想的画面,可惜等我再搜索时已然不见了那熟悉的画面,难道一切只是一场自我导演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