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Jordan B. Peterson《人生十二法则》,也是目前我最喜欢的心理学专家史秀雄翻译的一本书。
目前读到了法则八:“不买醉鬼卖的东西,说真话,或者至少别撒谎“,页码195页;
刚开始看到目录的时候,有点疑惑,想不太明白为什么作者把标题命名为“不买醉鬼卖的东西,说真话,或者至少别撒谎”,有点无厘头;尤其是看到小目录的时候,以为内容更偏向于对自己人格魅力的塑造,例如做一个正直的人,不交损友,善交益友之类的政治正确之词;
1:逃避还是说出真相
2:拒绝欺骗-做一个敢于说“不”的人
4:拒绝欺骗-聆听本真的声音
5:选择真相-与未知为友,看清当下
6:选择真相-直面真相,坦诚生活
读完之后才发现,果然还是自己太肤浅;
其实现实生活中有关第1点,能做到的人就已经寥寥无几了,尤其是‘说谎”已经成为人类生存的伟大基石之一;我们太擅长于“说谎了”,有时候说谎是为了减少负担,有时候说谎是为了欺骗他人;久而久之,我们习惯于把自己包裹在谎言的世界里,忘记了如何去直面自己,直面生活
说谎的对象无外乎两者一个是他人,一个是自己;说谎的理由也不外乎,情感和利益;但有一点一直是不变的,就是我们撒谎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隐藏自己真实的想法“在撒谎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以为自己能够清楚的区分出撒谎的对象和理由,从而将自己真实的想法完美的隐藏起来。但是我们忽略了,人生谎言还有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尤其是当谎言的动机是基于逃避的时候。如果我们不能像他人展现自己,也就不能向自己展现自己;这并不意味着你在压抑自我,也意味着你将永远无法实现自己本可实现的潜力,关于这一点不论在生物学层还是概念层面都成立。
其实之前我一直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在面临很多事情的时候,人们会选择“说谎”,无论是对自己说谎,还是对他人说谎;当看到作者这句话时“如果我们不能像他人展现自己,也就不能向自己展现自己”,突然间想明白了这点,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说谎“是为了保护自己,其实不是,更多的时候说谎是为了短暂的逃避。短暂逃避的初衷应该是我们无法面对真实的自己;我们对真实的自己许了一个默认的状态,那就是“残缺不全”。一旦这个设定根植到我们的心中,而且随着我们一次又一次的谎言的喂养,雪球越滚越大。大到我们越来越不敢去面对。直到有一天雪球将我们压垮;
而如果从一开始,我们通过讲真话,一点一点的直面自己,将真实的自己通过一次一次的直面慢慢的培养长大,让她从最初的脆弱无助,变得更加成熟有担当,那么这个一点一点长大的自己,将带领着我们坦然生活,直面未来的未知与恐惧。
最后,愿以后说真话,或者至少别撒谎
话外:
读这一章,让自己感触较深的,是在读的过程中,自己不自觉的回忆起曾经的一些经历,或者近期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以下是感触较深的两件事情,分享出来
第一件事:一个好友的浪漫爱情
这位好友呢,其实算起来我们认识的时间也不是很久,应该不到3年时间,是位比我小很多岁的姑娘;有关她的事情呢,也是在她决定要离开上海去另外一个城市,我们深聊之后才知道。是关于感情,记得当时她处于濒临失恋的状态,男朋友去了北京,她当时在上海发展还不错,但当时他俩的关系情况分析,如果异地最终的结局大概率就是分手了。一次晚饭的机会,我们几个一起聊天,她说了她决定去北京的决定,也说了她的担心和顾虑,但是这些担心和顾虑都抵消不了她想去北京的决定,哪怕这段感情最终会以分手结束。
于是,她开始为去北京做准备,打理上海的一切,然后去面试,去投简历,去找住处。虽然现在的社会条件和发展速度,给一个人去另一个城市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去往一座新城市的孤独感和无助感并没有因为基建的完善而减少。
当然作为好友,我们也从理性的角度帮忙分析了这件事情的成功概率。但,我们依然支持她的决定。一件事情成功或者失败的标准应该在于自己,而不是外界。她能勇敢的跨出这一步,直面自己的感情,勇敢的为自己的感情跨出这一步。对她来说这件事情本身就已经成功了。
第二件事:一个好友的职场
是的,这位好友也是一个妹子,今年年初她提出了离职,开始了早9晚12的自由职业之路。在这之前她的职业道路也走的很勇敢,从毕业之后来到上海,在上海这家公司完成目标之后,毅然决然的为了职业规划去了厦门1年。厦门结束之后又返回上海,开始规划起自由职业的目标,在上海继续上班几个月,给自己的自由职业攒了一些资金之后,立马辞职,开起自由职业模式;不到3年的时间,辗转2座城市,开启了自己另一段职场之路。
2020-04-19 阴天有雨
又是好吃懒做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