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类)
第1题:一节课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哪些因素有关?请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谈谈你的看法。(10分)
参考要点:①《课程标准》相关要求②知识体系特点③学情特点④单元重点⑤教师个人素养
评分参考:①能结合恰当案例说出要点①②③的,即可给满分;②只说出要点,无案例的,说出三点及三点以上最高给4分;③只答案例,不答要点的,评委视案例的呈现程度酌情给分,但最高不能超过5分
答题流程参考:
一、简单解读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谈到了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应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纬度去设计。为此,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落实语文知识与能力目标,是要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通过对词感、文感、境感的建立,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达成语文课程目标。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课堂教学目标,是教与学的目标,是“教”与“学”互动的过程中,是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且始终围绕落实教学目标为主线进行课堂教学生成。
“一节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现以二年级《植物妈妈有办法》这节课为例具体谈谈。
二、《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旅”“浦”等12个生字。
(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认“旅”、“蒲”等12个生字,重点指导“已”、“如”、“娃”的书写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难点:
1、了解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
2、理解“四海为家‘、“纷纷”等难点词。
三、简单解读影响教学目标制定的因素
第一:《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的课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1~2年级)的课堂教学在“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方面有具体的要求。举例说明:如:根据课标对会认、会写常用汉字的要求制定了知识目标1、根据课标对阅读的要求,制定了能力目标2、根据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目标应从三个维度来体现: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制定了目标3.
附录:第一学段(1~2年级) 教学目标与内容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知识体系特点、学情特点、单元重点等对目标确立的制约
一节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受教材知识体系特点,学情特点,单元重难点等因素的制约。
1.单元内容分析
内容方面:作为本册的开篇单元,本单元所选的教材内容,不管是童话、古诗还是儿歌,都以大自然为线索,从不同的角度表达队大自然的讴歌和赞美。课文通过简练优美的词汇,朗朗上口的儿歌,表现自然中事物的变化规律。
目标方面:
本单元要求认识62个字,会写42个字;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能背诵指定课文,或自己喜欢的部分;知道大自然中事物发展的规律,懂得爱护动物,爱护自然;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提醒学生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注意养成积累词汇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2.学情分析:
这是二上的第一组课文,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以“自然”为主题的文章,识字方面,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但是学生之间,在识字能力和识字量上存在着较大差距。根据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持久的年龄特点,低年级语文教学要注重趣味性。
3. 课文分析:《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诗歌,全诗共有5节,按照“提出问题——具体介绍——提示观察”的思路展开,结构明晰、内容简单。第一节激发学生思考:植物用什么办法传播种子;第二、三、四节分别讲述了蒲公英、苍耳、豌豆 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第五节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发现新知识。课文插图与文质兼美的诗句相配合,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画面鲜活、直观,语言灵活且富有韵律感,极富儿童情趣。
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综合考虑了单元训练主题,学生的知识经验与接受能力以及文章本身的特点,依然把识字、写字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进行重点训练,同时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把“读”确立为本课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大胆开拓新的“读”书形式,引进吟诵,让学生在反复“吟唱”中领悟植物妈妈的好办法,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想了解更多植物知识的愿望,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同时理解和积累重点词句。
第三、教师个人素养对一节课教学目标的确立也有影响。
语文教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一篇文章的解读,切入的角度,理解的深度,拓展的宽度,都受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及其思想道德素养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丰富自己的文学知识,提示文化修养。
总之,要想设定出一个切实合理的教学目标,我认为:第一、把握《课程标准》,仔细研读; 第二、吃透教材内容,结合《教师教学用书》,注重教材内容的分析; 第三、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学情分析。第四,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与专业修养,与时倶进,给予学生最正确最有效的成长引领。
第2题
选择你最欣赏的一位教育名家(古今中外不限)的教育教学理念,结合你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你是如何落实和改进这一理念的?(10分)
参考要点:侧重考查教育数学理论功底,以及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答题流程参考:
第一、最欣赏的教育名家:苏霍姆林斯基
1.简介苏霍姆林斯基
苏霍姆林斯基是中国很多教师熟知的一位乌克兰教育家。他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是被很多老师奉为圭臬的教育经典著作。帕甫雷什中学,这所苏霍姆林斯基长期工作过的“快乐学校”,早已成为我国许多教师向往的教育圣地。苏霍姆林斯基留给后世的教育遗产被誉为“活的教育学”,虽然历经时代变迁,却仍散发着鲜活的生命力。
2.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他对学生饱含爱和人道主义精神,认为学校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合格公民和幸福个人,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美育这5个方面得以和谐发展。如何才能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必须要改善教育过程,实施“和谐教育”。“和谐教育”思想与传统片面的学科知识的教学是截然不同的,它注重的是教育同创造性的生产劳动相结合,课上课下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
3.《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的阅读思想
作为语文教师,我最欣赏苏霍姆林斯基的阅读思想。苏霍姆林斯基格外推崇阅读,他曾明确提出,"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下去。"而他在《帕甫雷什中学》中则提醒教师,"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这是我校集体生活的一条金科玉律,而且已成为传统。"在他著名的《给教师的建议》则再次提出,"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正是取决于此。"
尤其对于学习后进生的学习引导,他别出心裁地提出:“有些教师相信,要减轻这些学生的学习,只有把他们的脑力劳动的范围压缩到最低限度。有时候,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你只要读教科书就行了,不要去读其他的什么东西,以免分心。这种意见是完全错误的。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
第二、我在教学中是如何落实与创造运用苏霍姆林斯基的阅读思想的?
介绍我校读传统文化经典书的具体方法和成效。包括教师读书,学生读书,家长读书。
第3题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10分)
参考要点:
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作为教师应做到:
一要亲近学生,走进学生心灵。要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用真心真情获取学生的接纳与信任,让老师成为学生最信任的倾诉对象和知心朋友。
二要赞赏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要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对学生的不足表现滞后的学生,要有耐心,静等花开。
三要平等待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老师不能以“唯分数、唯考试”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
四要善于宽容学生,理解学生,容许学生出错。
答辩人回答能紧扣主题、思路清晰、逻辑严谨、观点明确即可。
答题流程参考:
第一、创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必要性
亲其师,信其道(结合案例)
良好的师生关系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学生敢问,敢辩,敢创新,敢犯错,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求知状态,效率高)
良好的师生关系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为人师表,榜样的作用。小学生感性,易感情用事。学习也一样,容易受情绪影响。喜欢老师,便认同老师为自己的榜样,同时会全力表现出色,如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等以获取老师的认同,否则便懈怠。同时,科学研究表明,人在精神放松的状态下思维更灵活,更深刻,更具有独创性。)
良好的师生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给予学生成长所需的信赖感,安全感;(良好的师生关系以爱为前提。爱学生,视生如子,师生关融洽会让学生产生信任感,安全感,归属感。同时有安全感的孩子也更能体悟来自老师的爱,不怀疑不抗拒不逆反,心里充满阳光和快乐,人格健康,未来生活更美好。)
良好的师生关系利于学习后进生的转化,促进全体学生健康发展,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符合现代教育理念。(良好的师生关系能让学习后进生敢亲近老师,利于有尊严地成长)
第二、怎么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作为教师应做到:(举案例)
一要走进学生心灵,真诚对待学生,用真心真情获取学生的信任,让老师成为学生信任的倾诉对象和知心朋友。(如: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需,做学生的朋友或帮扶留守儿童的案例。)
二要学会赞赏学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如:与调皮捣蛋的学生沟通的案例,或发现特长生的案例。)
三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更不能以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如: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引导多读书。)
四要善于宽容学生,理解学生,容许学生出错。(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举例如何管理不守规则的孩子)
答辩人回答能紧扣主题、思路清晰、逻辑严谨、观点明确即可。
第4题
谈谈你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理解?你所教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有哪些?(20分)
参考要点:
第二问由评委结合答辨人的具体学科,综合掌握评分。
答题流程参考:
第一问: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含义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
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
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构成的核心素养总框架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社会性等本质属性的观点,与我国治学、修身、济世的文化传统相呼应(以《大学》为例讲治学,修身,济世),有效整合了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对学生发展的要求。其中 六大素养既涵盖了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品格与能力,又体现了核心素养“最关键、最必要”这一重要特征。六大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
2.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重在转变教育目标指向,从单纯强调应试应考转向更加关注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人。 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具体阐述,可以使新时期素质教育目标更加清晰,内涵更加丰富,也更加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此外,核心素养也是对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反思与改进。尽管素质教育己深入人心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国长期存在的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问题,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效。 解决这一问题,要从完善评价标准入手。全面系统地凝练和描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标,建立基于核心素养发展情况的评价标准,有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第二问:你所教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有哪些?(20分)
语文教学里的核心素养(最好以一节课为例,扣住听、说、读、写四方面展开论述)
语文是听、说、读、写语言文字能力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运用书面语和口语的能力;因此,关于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我以为应从理解、运用、思维与审美语言文字等四个维度,给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清单
1.语言理解能力(听,读)
能读懂文本的主要内容,了解文本表达上的特点;知道积累优美的、有新鲜感的语言材料,具有初步的语感。
2.语言运用能力(说,写)
能根据具体语境(语言情境)和任务要求,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中尝试着运用自己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交流顺畅,文从字顺。
3.思维能力(想象,联想)
能在阅读、表达等言语活动中,主动思考;能运用想象与联想,形成对客观事物的初步认识,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初步认识,具有初步的评判意识。
4.初步审美能力(汉字之美~书写,汉字起源;音韵之美~吟诵;情感之美~文章里的真善美)
感受到汉字之美,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感受到人性之美:真善美,具有初步的审美体验。
语文核心素养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形成的。素养的形成过程,主要是学得的过程,学得过程不是一次能够完成,而是经过多次培养、反复训练才能够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