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武王嬴荡,是秦惠文王嬴驷的嫡长子,为惠文后所生。他是“奋六世之余烈”的第三位秦国国君,同样也是在位时间仅次于赢柱、嬴异人的第三短的国君,在位仅三年多。
秦武王虽然在位时间不久,但是他对秦国的统一大业也是非常有影响力地一位秦王。他咬金牙关以甘茂为将,攻克韩国宜阳重镇,打通了秦国东出函谷的通道。
同时,嬴荡也制定了“联越制楚”的策略,延续了秦国从秦惠文王嬴驷时代开始的弱楚战略。最终在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派白起攻占楚国鄢城和郢都,完成这一战略目标。
秦武王四年,嬴荡率领秦军进入洛阳,嬴荡与大力士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被千斤巨鼎压出内伤,双眼出血。最终鼎脱手砸断胫骨,当晚就死了,年仅二十三岁。
作为一国之君,秦武王嬴荡为什么跑到周王畿去举鼎,导致自己英年早逝呢?
生性好武,天生有神力,确实是喜欢比拼力气
《史记》中说:“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
有一个故事,说齐国有个叫孟贲的人,力气很大,在老家不受重视,经常吃不饱饭。
听说秦武王在招募勇士,觉得自己有了发挥空间,就跑到秦国应招,经过测试,果然是位大力士,秦武王就授予他官职,与任鄙、乌获一样受宠。
作为国君有点喜好并不是什么坏事,历代很多皇帝都有一点自己的小爱好。不要因为自己的爱好,劳民伤财,令老百姓生活困苦就好了。
其实正是因为秦武王的勇武好战,才能下定决心攻克韩国的重镇宜阳。宜阳的攻城战打了将近一年,如果秦武王没有顶住压力,与甘茂订立“息壤之盟”,恐怕也难以取胜。
可能有人会疑惑秦武王为什么喜欢比拼力气,因为在古代作战中力气就是武力值。自古比武就是“一力降十会”,很少发生武侠小说中的“四两拨千斤”,力气小的把力气大的干趴下了。
挑战周天子权威,展示武力,有夺“鼎之意”
在秦武王继位之前,经过两代秦君的励精图治,秦国已经是中原的一流强国了,国力已经不弱于齐国、楚国这样的强国。
秦惠文王以司马错等将吞灭巴国、蜀国,又利用武力和外交手段,从楚国夺得汉中、黔中等地,国土面积也不弱于楚国了。
秦国连年在中原用兵,胜多败少,秦国的威势已经有令天下臣服的意思了。年轻气盛的秦武王,刚刚继位,正准备大展身手。
秦武王发兵攻打宜阳,一方面是为了东出中原,争霸天下。另一方面就是灭掉周王室,问鼎中原。
而韩国的重镇宜阳,就是挡在中原、周室与秦国之间的一颗钉子,必须要拔掉。这在秦武王与丞相樗里疾、甘茂的对话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打下宜阳后,秦武王就火急火燎地带着大军跑到了洛阳,跟周王室来了一出“问鼎”的戏码。周王室立马上头了,这一出好像在哪里见过啊!
秦军在艰难的拿下宜阳之后,发现直接灭亡周王室,不太现实,自己的力量还没有达到,齐楚赵三强,可能有找事情。
即便如此,但是秦武王的话都撂在那了,不能自己打自己脸吧。于是效仿楚王,在周王畿来了一次问鼎的表演。
秦武王是打定主意要敲周王室一竹杠子,目的就是把九鼎弄走。因为九鼎就代表天下,秦夺九鼎,必能一统天下,取代周王室。
秦武王为什么要举鼎呢?目的就是要给自己敲诈九鼎找理由,有句话叫“这碗端起来了,要想放下,恐怕就不容易了”。
所以,秦武王举鼎只是他想要搞走九鼎的第一步,紧接着还有第二步、第三步。比如说用借,或者其他手段,要把九鼎弄到秦国去。
但是悲剧的是,秦武王因为举鼎,把自己给搞出来内出血,因为鼎脱手把自己砸成重伤,不治身亡,最终未能完成自己的志向。
秦武王在整个古代,都是一位锐意进取的君王,如果他的在位时间可以延长二十来年,有可能秦国的统一大业能够提前不少。
当然也有可能他太好战,会使得五国放弃联合伐齐,改为联合攻秦,最终导致秦国在不断战争中,难以恢复,落得齐闵王田地的下场!
历史总是在偶然中发生,我们也只能在假设中猜测。从前人的经历中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