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太阴病提纲: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鞭。2.太阴病主证:是表里关系,是消化系统的病,消化不良,脾胃虚,运化不好,积食,宿食;吸收不好,肠蠕动慢,便秘,或便溏。
二、太阴病方剂及临床应用
1.半夏茯苓汤方:①半夏一升(六两,约30g),茯苓四两,泽泻二两,干姜一两,以水四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煮水时间短,让药性比较粗糙,药性更快。②膈以上地方,湿气塞住,膈上有痰饮,口渴,脉沉,偏弦,太阴病的体质,中焦虚寒,可能会拉肚子------半夏茯苓汤。
2.理中汤①理中丸(汤)药方:人参,炙甘草,白术,干姜各三两(15g)②用法:汤剂——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日三服。药丸——右四味,捣筛为末,蜜和丸,如鸡黄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服,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③理中汤的应用:*脾胃虚冷,天气冷了吐血出血,容易手脚肿,脾胃行于四肢的气不足造成的手脚冰冷;中焦虚寒造成的血糖不能归位;太阴主轴的水泻,不口渴——理中汤;*呕逆,吐酸水——理中加半夏汤;*吃生冷的水果和冷饮多了造成的脾胃虚寒,热气上冲形成的口疮——理中汤;*太阴病小便少,水泻偏黏,说明脾胃抽水,分清浊的能力太弱——用理中汤+茯苓+泽泻。*一个人拉得很惨,拉到腰酸腰冷屁股重,尾椎骨酸,这时要帮助肠胃吸水,又要补阳气——用苍附理中汤或桂附理中汤。
3.桂枝加芍药汤①桂枝加芍药汤方:桂枝三两,芍药六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②桂枝加芍药汤方主证:太阴病用了下法后,肚子绞痛,这时不能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所以要用增强肠胃机能的药,芍药可止肚子绞痛——用桂枝加芍药汤方。
4.桂枝加大黄汤方①桂枝加大黄汤方:桂枝加芍药汤方+大黄二两②桂枝加大黄汤主证:大实痛——肚子痛得很厉害,不喜按,说明有宿食,这时加大黄——桂枝加大黄汤方。(大黄:利湿退黄,泻热通便,解读消痈。)
5.白术枳实干姜白蜜汤①药方:白术枳实干姜白蜜汤——白术三两,枳实一两半,干姜一两,白蜜二两②用法: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渣加白蜜,温服一升,日三服。③应用:太阴病人胃口不好,脉沉软无力,大便不顺畅,便秘,肚子胀,这是因为脾胃虚寒的人脾气不转,消化系统的运化能力不足——白术枳实干姜白蜜汤。
6.黄芪五物汤加干姜半夏①药方:黄芪五物加干姜半夏汤方——黄芪,桂枝,芍药,干姜各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半夏半升(三两,约15g)。②用法: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渣复煎取三升,温服。③.应用:肚子不胀满(便秘与否不考虑),但气喘不过来,感觉胸中大气空了,需要用方子把脾胃吸收掉的能量拉到营分,然后把营分的能量通到卫分,才能通胸中之气——黄芪五物加干姜半夏汤。④黄芪五物加干姜半夏汤药理*黄芪五物汤底——把营分的能量打到微血管末梢,变成卫气。*干姜——补脾阳,增加脾运化的功能。*半夏——把阻塞气的冷痰死水除掉。*复煎的方子一般会有心下痞,胀满的主证,如泻心汤,柴胡汤。
7.茯苓白术厚朴石膏黄芩甘草汤方①茯苓四两白术三两厚朴四两石膏半斤黄芩三两甘草二两(炙),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每服一升五合余,日三服。②茯苓白术厚朴石膏黄芩甘草汤方主证:发热,拉肚子,口渴,肚子痛。③太阴热证热象没有阳明那么热,脾胃是虚的,所以清热也只是用到石膏跟黄芩。④太阴病,不适合用下法,不能用下法。
8.白术枳实干姜白蜜汤①药方:白术枳实干姜白蜜汤——白术三两,枳实一两半,干姜一两,白蜜二两②用法: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渣加白蜜,温服一升,日三服。③应用:太阴病人胃口不好,脉沉软无力,大便不顺畅,便秘,肚子胀,这是因为脾胃虚寒的人脾气不转,消化系统的运化能力不足——白术枳实干姜白蜜汤。⑤白术枳实干姜白蜜汤药理*枳实——下大便,但用多了会脾虚,所以用得不多;*白术——虚症要补脾的运化机能就用白术,注意——润大便要用生白术,既润肠又可把大便抽干,胃脾虚用白术很好!*干姜——脾胃动力不够,补脾阳以干姜为主。*白蜜——蜂蜜润肠*黄芪——气虚大便不顺,脾虚运化不足,可以补消化轴的气,但是会有点燥。
9.人参白术芍药甘草汤方:①方剂:人参,白术,芍药各三两,炙甘草二两,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②主证:太阴下利,口渴,主要是口渴,但没有吐,脉虚微数——气虚、阴虚,说明伤了津液——肠胃道抽水吸水能力不好,导致津液受伤。③药性:*人参:补气。*白术:能够让肠胃道吸收。*芍药:利小便的药,能够从脾胃把水吸出来。
10.厚朴四物汤方①厚朴四物汤方剂:炙厚朴二两,炙枳实三枚,半夏半升(约三两15g),橘皮一两,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②主证:太阴病,脉较沉,消化力量较虚,没有拉肚子又没有吐,肚子总是很大,脾气实塞住不通③药性:*积实:胃胀*厚朴:肚子胀;*半夏:脾气转不通有痰饮用半夏;*橘子皮:通气行气。
11.理中加黄芪汤①理中加黄芪汤方: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黄芪各三两,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②主证:脾胃虚,不吐,也不胀满,可是就是老是要大便,大便比较偏稀,也叫频便。③黄芪是中药里面补气最强的药,纯粹气虚用黄芪最有效。④理中汤:脾胃虚冷;天气冷了吐血出血也是用理中汤;容易手脚肿,那也是理中汤;⑤呕逆,吐酸水——理中加半夏汤;⑥血虚的口疮-----吃当归补血汤;生冷的水果和冷饮多了造成的脾胃虚寒,热气上冲形成的口疮——理中汤;⑦中焦虚寒造成的血糖不能归位,现代人的糖尿病,血糖高——理中汤。
12.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①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方:桂枝,茯苓,白术,生姜各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②用法: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③应用:太阴病,要吐不吐,拉肚子一阵一阵的,脉浮而涩——太阳病内陷到太阴(脉涩——病邪要进不进,要出不出,气不通畅);胃闷闷重重的,尿不出,胃部吸水不下来,水路不通造成的后脑勺发僵,脉浮,看起来像太阳病,其实不是外感,而是里症。④药理:*去芍药——去掉桂枝汤往里推的药性,全部往外推。*茯苓,白术——补强脾胃的运化机能,吸水机能。
13.小柴胡加茯苓白术汤①小柴胡加茯苓白术汤方:柴胡半斤(八两),黄芩,人参,炙甘草,生姜,茯苓,白术各三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②用法: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渣再煎,取三升,温服。③肝胆克脾胃造成肚子痛,肚子咕噜咕噜响,拉肚子,呕吐,脉沉紧——小柴胡加茯苓白术汤方——标准的肝乘脾,脾胃虚的方子。
14.厚朴枳实白术甘草汤①药方:厚朴枳实白术甘草汤方:厚朴,枳实各三两,白术甘草二两②用法: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③应用:下焦脉涩,上焦脉浮,肚子痛,拉稀,太阴病的人脾胃虚,处理宿食的时候用药比较保守,这时应先补太阴的能量,加强脾胃的运化机能——加白术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