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比特人
“在地底的洞府中住着一个霍比特人。”托尔金面带疲倦,在批改着枯燥的考试考卷中,出神盯着脚下地毯上的一个小洞,在一张竟然是空白的考卷上,写下了一句话。
这句话,后来衍生出了一部奇幻经典《霍比特人》,从而改变了他的人生,成为“现代奇幻文学之父”,为世人后人所熟知。
在写下这句话后,日子依然毫无疲倦地,一天一天过去。托尔金依然在教室上,常常偏离主题讲着他的课,大谈他的妖怪和精灵。回家后,在孩子临睡时,或闲暇时,依然大谈他的精灵和妖怪。
孩子们在故事中安稳睡去后,忙碌一天,本该休息的托尔金,却忘了疲惫,坐在书桌前,拿起笔,写下这些妖怪和精灵。从晚上10点一直到凌晨2点。
一觉醒来,如打完鸡血,刷牙洗脸,精神抖擞,去上他常偏离主题的课,日复一日。
后来托尔金说:“我迷上了‘空想’,或者说确切地说,迷上了通过魔苟思、半兽人、艾尔达等等,把我的经验,转化为另一套形式和符码;从那时起,它就平稳地支撑着我,度过了许多艰难岁月,我至今仍在那时,获得的观念中汲取力量。“
在日复一日中,他那篇“在地底洞府中住着一个霍比特人”的书稿,一天天厚了起来。
而这篇书稿,除了偶尔拿给亲朋好友看,比如刘易斯,或者在读书会上朗诵一下外,大部分时间是躺在抽屉里,如同被人遗忘一样。
托尔金以前的一位学生,伊莱恩·格里菲斯也曾看过这篇书稿,她向在出版社做编辑的好友,苏珊·达格纳尔提到这篇魔幻故事,并建议她当天去拜访托尔金,问一下能否借给她看。托尔金欣然将书稿借给她。
在回去的火车上,苏珊翻了几页,如小孩般好奇地读了下来。
在如约归还书稿时,苏珊附信说,这部书稿极有潜力,并建议托尔金尽快完成这书稿。
托尔金倍受鼓舞,那是1936年8月,正值暑假,不用批枯燥的考卷,正是写书好时光。16岁的迈克尔,在学校被玻璃伤了手,仍然用一只手帮父亲打字。
10月3日,这部书稿顺利写完改好,托尔金在手稿封面上,郑重打上”霍比特人历险记“。
苏珊拿到新手稿激动不已,立刻交给公司董事长斯坦利·昂温,他也被吸引住了,为了试一下目标读者的反应,他把书稿拿给十岁的儿子雷纳看,这个男孩看完后的说,一定吸引5到9岁的孩子。
准备出书了,一切都很顺利,然而,又有点不顺利。
先是插图问题,然后,书的校样出来了,托尔金又对书中的细节不满,要不停地修改,不仅润饰,甚至想做大篇幅修改,再后来,书的出版日期又出现分岐。
一路的磕磕碰碰,终于在1937年9月上架。不出所料,一销而空。
第二年印第二版,还把托尔金颇为得意的彩色插图全放了进去,印刷效果也很满意。
那年,托尔金还获得了纽约先锋论坛报最佳童书奖。
魔戒
名有了,然而利还没来。
《霍比特人》虽然畅销,一片喝彩。但那时,还是没能给托尔金带来明显的经济改善。
为了改善家人生活,从改枯燥的考卷中解脱出来,托尔金决定,趁火打铁写《霍比特人》续集。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爆发。9月3日,英国法国对德国宣战,整个世界都处在战火连天中。
托尔金的家变得冷清了,大儿子约翰在罗马正接受培训做神父,迈克尔应募入伍。
学校里也变得冷清了,学生比以往少了许多。许多的学生再也没有回到课堂,就像二十几年前托尔金的同学一样。
1938年2月,托尔金把《霍比特人》的续集,初稿的第一章,“盼望已久的宴会”交给昂温,并建议给他的儿子雷纳看。
雷纳读完非常喜欢,昂温回信说,他们很认可这一章,鼓励托尔金沿着这条思路抓紧写下去。托尔金大受鼓舞。
本来昂温的要求”第二年就要看到霍比特人的新故事“。然而,这一等就是十几年后。
在交代背景章节“昔日阴影”中,魔戒已成为故事的中心部分,托尔金决定让霍比特人和邪恶王索隆,追寻魔戒作为故事的主干部分。
他本可以炮制一本新的《霍比特人》,毕竟昂温马不停蹄地促他交稿,而且养4个孩子也不容易。诸多的不易,理应急需一本畅销书,解他燃眉之急。
然而他没有选择这条路,幸而他没有选择这路。
他挑了更恢宏的远景,他希望发掘更多的宝藏。
那年秋天,托尔金把他的新小说称作《魔戒》。那时他已经设计好了,由佛罗多对魔戒的命运负责,破坏索隆的魔力,阻止他称霸中土。
他意识到自己不必局限于《霍比特人》中,整个广袤、宏伟的中土世界才是他的游乐场。
因托尔金要求逐字逐句力求完美,又受到战争影响,《魔戒》从1937年一直到1949年秋才打字定稿,时间正是新中国成立。
1954年《魔戒》第一部第二部才出版,第二年第三部出版。从动笔到出版,《魔戒》一共用了17年。
1971年11月29日,妻子伊迪丝去世,碑上刻着“露西恩”。
1972年,托尔金获英国女王,伊丽莎二世颁发的大英帝国司令勋章。同年,牛津大学授予他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1973年9月2日,托尔金因胃出血在牛津去世,与两年前去世的妻子伊迪丝,合葬在牛津的伍尔弗科特墓园。在“露西恩”旁刻上“贝伦”。
人族贝伦,与精灵公主露西恩相爱,在夺回精灵宝钻后一起的故事,《贝伦与露西恩》一书,于2017年6月在中国出版。
让托尔金临终念念不忘,尚未出版的《精灵宝钻》,由三儿子克里斯托弗,在1977年整理出版,实现了父亲的愿望。
双亲去世
时间再往前推一点。
1892年的南非布隆方丹,夏天炎热,湿气重,又有风沙,冬天又冷得发抖。
那年1月3日,托尔金呱呱落地。由于气候恶劣,又因托尔金体弱多病。所以,托尔金父母决定搬离布隆方丹回到英国。
按计划,母亲梅布尔带托尔金和弟弟先回英国,父亲亚瑟稍后再回去与他们会合。
然而,这次离别,竟是生死的离别。
稍后起程的亚瑟得了风湿热,第二年2月因脑溢血去世。那年托尔金4岁,弟弟2岁。
失去经济来源的母亲,带着托尔金和弟弟,居无定所,辗转在各个乡村间。
在如诗如画的乡村间,托尔金和弟弟常常在屋外的田野玩耍。去邻村探险,和村里的小孩交朋友,把他们遇到的农夫、磨坊主,想象成邪恶的男巫。
后来,托尔金把这些乡村里的小屋、田野、农夫融入在他的作品中。
也是在那时,母亲梅布尔发现托尔金的语言天赋,亲自教托尔金法语和拉丁语,教弟弟感兴趣的钢琴。
1899年,母亲梅布尔皈依天主教,遭到身为循道宗教徒父亲的强烈反对,并与她断绝父女关系,给她微薄的资助也遭到停止,让原本拮据的生活更加拮据。
那时的托尔金,除了上学必修的法语和德语外,已经开始学习希腊语,在同龄孩子眼里,已经是语言大师。
那时的他们,依然居无定所。托尔金和弟弟希拉里,依然常常在屋外,爬树放风筝,或者看着母亲的好朋友,弗朗西斯·泽维尔·摩根神父,点烟斗享受的模样,后来的托尔金吸烟斗,就是那时学神父的。
1904年,母亲梅布尔得了糖尿病,当时糖尿病是不治之症。6月她勉强出院,11月,母亲梅布尔撒手西去,仅34岁。
从此,12岁的托尔金,10岁的希拉里,相依为命。
少年青年
去世前,母亲指定弗朗西斯神父,做托尔金兄弟的监护人。
他们依然居无定所,搬来搬去。以前,是母亲带着他俩兄弟,现在,只剩下他俩兄弟了。
不幸中万幸,还有像朋友,像父亲的弗朗西斯神父照顾。
1908年2月,托尔金兄弟俩搬到神父的一个朋友家中。托尔金认识了住在楼下,比他大3岁,娇小美丽的伊迪丝。
伊迪丝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从小就显示出很高的音乐天赋,原打算进音乐学院就读。然而,5年前母亲忽然去世,让她希望落空。
共同的不幸,使得托尔金与伊迪丝一见如故,由开始在屋里打情骂俏,发展到屋外约会恋爱。
那时是1909年夏,神父知道后,很为他担心,因为托尔金正在准备牛津大学入学考试。
为了不影响入学考试,即使托尔金抗议,说他爱上伊迪丝,神父仍然坚决禁止他俩见面往来。神父与托尔金约定,三年后,如果托尔金还爱伊迪丝,可以重新开始。
那年夏末,托尔金入学考试失败。期间他常常违约与伊迪丝来往,神父感到恨铁不成钢,威胁中断他的学费。
第二年,在最后一次机会的考试中,托尔金顺利通过,1911年10月如愿上了牛津大学。
1914年6月28日,发生萨拉热窝事件。一个月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在开战第一年,仅在西部战线上,就牺牲了一百万以上青年。
此时在牛津大学读书的托尔金,正接受军官培训,随时被送上前线。而《精灵宝钻》,就是在这几乎空无一人的牛津校园里萌芽。
1916年3月22日,在沃里克的一个简陋小教堂里,托尔金和伊迪丝举行了婚礼。婚后不久,6月4日,托尔金被派往前线。
正如他在《魔戒》前言写道:”1918年以前,除了我,朋友们都死了。“
儿时双亲去世,然后是经历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动笔写《霍比特人》到《魔戒》出版,一共用了55年时间。
他呕心沥血用了大半生时间,构建了一个魔法、巫术,充满想象、冒险的“架空世界”。使得奇幻小说,成为逐渐被重视的一个文学门类。激励着许多人投入到奇幻小说创作中。
“我对托尔金的想象力的广度深为折服,对他的故事所具有的那种抱负心领神会。感谢托尔金先生,20世纪享有了它所需要的所有的精灵和魔法师。”
————斯蒂芬·金(肖申克的救赎)作者
“直到今天,虽然我还有很多年可以继续努力,但我认为,我从来没有想过去追赶托尔金,他是真正的大师。”
————乔治·马丁(冰与火之歌)作者
“我14岁时就开始阅读《魔戒》,托尔金的作品里有全新的语言和神话,而我的魔幻世界里没有这些东西。”
————J·K·罗琳(哈利·波特)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