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全国各大媒体都在悼念汶川地震十周年。是啊,2008年的5月12日,对于每一个经历过汶川地震的中国人来说,都是永生难忘的。我们看到了什么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更看到了生命的脆弱。那时候,人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活着就好。汶川地震后,很多人的价值观发生了转变,我们这一生应该怎样生活才算圆满?
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从心理学角度,阐述了圆满人生应当养成的七个习惯。
这七个习惯分别是:
习惯一:积极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将来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下决定。
米兰·昆德拉说:“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之中,并会一味软弱下去,会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还要低的地方。”积极主动的人是愿意承担责任的人。
习惯二:以始为终。所有事务都经过两次创造——先是在脑海中酝酿,其次才是实质的创造。个人、家庭、团队和组织在做任何计划时,均先拟出愿景和目标,并以此塑造未来。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愿景和目标是方向。
习惯三:要事第一。围绕愿景和目标,无论迫切性如何,个人与组织均针对要事而来,重点是把要事放在第一位。要做到把个人、家庭、工作等放在一起统筹规划,始终做重要不紧急的事情。
习惯四: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目的是更丰盛的机会财富,即资源,而非敌对,是竞争。我们的工作伙伴及家庭成员要从坏事角度来思考我们,而非我。
习惯五:知彼解己。当我们舍弃回答信,改以了解心,只聆听别人,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增进彼此关系。知彼需要仁慈心,结局需要勇气,能平衡,两者则可,大幅提升沟通的效率
习惯六 :统合综效。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是了解彼此,甚至是称许彼此的差异,欣赏对方解决问题及掌握机会的手法。
习惯七:不断更新。谈的是如何在四个基本生活面向(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中,不断更新自己,这个习惯,提升了其他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
习惯一二三是个人领域的成功,让个人从依赖走向独立,习惯四五六是公众领域的成功,从独立到互赖。习惯七是自我提升和完善,无限循环。
这七个习惯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越积极主动,就越能在生活中有效的实施自我领导,和自我管理,越是有效管理自己的生活,就能从事越多的第二类事务。
越能先理解别人,就越能找到统合综效的双赢解决方案,越是改善独立,培养独立性的习惯,就越能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下提高效能,而自我更新则是强化所有这些习惯的过程。
当个人和组织工作进展不顺利时,停下来,想想自己在其中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回到基本点,认真梳理愿景和目标是什么,是否符合原则?人际关系是否遵循了双赢思维,移情沟通和统合综效的习惯。
于丹在百家讲坛谈《论语心得》:我们很多人总是喜欢向外看,很少有人向内观。但凡生活通透之人,必是经常自省。吾日三省吾身,必将得到人生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