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先用下面2张番茄酱的图,和大家讨论一下什么是设计产品,什么是设计体验。
上图两瓶都是同样品牌的番茄酱,唯一的区别是左边为瓶装竖立放置,右边是扁形瓶倒立放置。当我们使用左边那瓶番茄酱时,因为重力关系,番茄酱其实并不能轻易倒出,必须使劲敲打瓶底。但当我们使用右边那瓶时,只需要握住瓶身,打开瓶盖轻捏,即可将番茄酱挤出来。
同是番茄酱,一瓶需要用户自己想法设法弄出,另一瓶却让用户不需思考就可得到自己所需。这两瓶番茄酱,你更想购买哪瓶?
当同样能满足产品需求的前提下,仅仅是完成需求的功能设计,是设计产品;而在这层次之上,更多地加入了对用户心流的思考,能让他们尽可能地直觉操作,这就是设计体验。
好的产品体验设计是,将真实世界中人们的体验和操作,转化成线上产品的功能逻辑和流程设计,并符合用户的心智模型,可以自然无意识地进行操作。
那么心流又是什么,用户的直接反应又是什么? 其实这些都是和本质的人性有关。而今天的讨论,将从人性角度切入,基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层面,提炼出4种人性的感知,来讨论下产品体验设计的方法。
感知人性的四个方面:
1.存在感,人性四大本能的定义。
2.满足感,社会心理学中对于人性心理核心的定义,即是获得利已的满足感,包括生理和心理。
3.私密感,在物种进化历史中,将是否有隐私作为文明人与野人的最明显区别。
4:认同感,认同心理学2个方面,对自我价值的认同,以及根据别人意见行事的社会认同。
1、人性的存在感,是对“人性”的依赖
这个图是1950年左右,Harlow做的一个实验。他将刚出生的小猴子和猴妈妈隔离开。他设计了一个实验,用两个和母猴体格类似的物体模拟猴妈妈,右边的是钢铁铸成,抱起来冰冷,但她的中部区域能够提供奶水;而左边的物体,在外层包了绒布,但是不能提供奶水。
当他把这只小猴子放进笼子时,发现小猴子会先根据本能,依附到右边的物体上找到奶水喝,但小猴子吸取一会儿奶水后,就会攀附到左边的物体上,长时间的牢牢抱住左边那只,只有当后面再需要喝奶时,小猴子才会去右边那只身上,但很快又会返回到左边的绒布身上。
猴子和人是同物种的生物,两者大脑和生存本质会很相近。通过这个实验的观察,和后续的多方实验论证,Harlow发现:人类会更趋近选择带有人性的物体。
2、人性的满足感,从场景细节中获得
人性的满足感可能是从一些金钱美食中去得到。但是,场景中一些小细节的考量设计让用户获得意外惊喜的同时,也能收获一种满足感。下面给大家介绍2个真实世界的例子
左边的“开关控制器”是我入住酒店时发现的,它给我提供了一个小小的惊喜,不再无脑地各种实验,房间里的各种开关控制哪里。通过这个小小的控制器,就可方便地操作房间内的所有电力设备(包括空调和打扰设置),降低了我对环境的陌生感,增加了我对这家宾馆的满意感。
右边LAMY墨水瓶设计堪称经典,在瓶子的底部有一小圈吸墨纸,让用户能随手取用。使用钢笔的同学可能有这种体验,当吸完墨水后,经常手忙脚乱地找纸擦墨,一不小心就弄的到处皆是。 但是LAMY的设计就考虑到了这样的场景,增加了吸墨纸的细节考虑,让用户满意,也让用户对产品的认知更高。
当系统推送中增加了场景的思考,对用户的影响又是如何呢? 是否能让用户厌烦的事情,比如像新闻或者电商客户端里,那些无聊的重复烦人广告,变得稍微贴近用户一些呢?
iOS的智能蓝牙耳机系统,是基于蓝牙数据地计算,尽可能判断用户当前的场景,在合适的时间和场景下才出现。比如我只有在打开耳机盒的情况下,才会收到一条耳机信息的推送通知。是不是很贴心又惊喜?
所以在合适的场景下,给用户推送了一个符合场景感的细节设计,可以让用户惊喜的同时也非常满足。
这样的细节设计实际上就是在考虑到用户使用功能的场景,并尽可能地将一些细节的设计考量进去,给用户惊喜和满足。
iOS10 的新闹钟设计,则是通过更加数字化的表达,和可视化的操作,增加了用户的满足感。首先,它在闹钟的设置里面,专门去增加了一个就寝模式。这个模式是从什么地方演变过来的?其实以前iOS有勿扰模式,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该怎么操作,因为它藏的层级太深了,而且它的这种操作的步骤也非常多。
但是在闹钟里面增加的这个就寝模式,他用可视化的形式,让用户以拖动的方式来设置睡觉和起床的时间,同时又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睡眠时间。它的操作非常方便,用户只需要拖着这个点转到需要的时间。这种可视化的方式,不仅减少了用户操作步骤和对事情的认知成本,同时又通过中间的数字化方式,让用户认知到自己的睡眠时间,大大增加了用户的就寝满足感。
3、人性的私密感,源自内心本能的不安感
这个真实世界的案例,是在东京定居的朋友讲给我听的。在日本的药妆店里除了卖化妆品药品以外,也会有一些私密用品,比如卫生巾、安全套之类的。但日本的药妆店深刻地考虑到用户的这种私密干,店员会将这种私密物品装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用户拿着以后就会感觉更好,也会更放心。实际上,这种对人性的私密感服务的很好,它能让用户更加享受一种安全贴心的购物体验。
第2个例子是iOS系统的贴心设计,相册功能和多窗口功能。即使是在不同场景下,都不会让用户的隐私信息被暴露。
大家现在可以锁屏试一试,锁屏后你们去看右下脚有相机的快速入口,当你在右下角往上滑的时候,就可以快速进入到相机了。
那么在这个时候系统有一个非常贴心的服务,就是将左下角图片的预览变成黑块。因为这种场景下,用户没有使用密码解锁的时候,手机有可能被第三方使用,那一些私密照片,就可能不小心就会被别人窥探到。
但iOS考虑到了这种场景,在锁屏态启用相机时,他将左侧的缩略图做了一个隐藏,不让其他用户看到相册里的照片,并且当点击缩略进入全部相册后,也看不到里面的任何照片。
而在iOS的任务多窗口切换时,对于一些银行应用,系统有一个非常贴心的设计,将产品窗口开启了毛玻璃的隐藏保护,这样就不会轻易暴露出自己的小秘密了。
4、人性的认同感,对外表达自我的期望
我觉得绝大多数的朋友对认同感都是有认知的,这种认同感其实分两种,一种就是对自我价值的认同,即觉得自己很美、很棒、很赞,那我就很愿意把我自己的事情传播出去;还有一种是根据别人意见行事的社会认同,即一群人都做了一件事,那我就会好奇,然后去尝试着做。
先说真实世界的这个经典例子,可口可乐在2015年的时候做的“台词瓶”,即在原本经典的红色易拉罐外,又设计了8款可以拉动人们之间认同感的Slogan,比如说“给你32个赞”,“下辈子还做兄弟”,可口可乐通过这个设计,增加了用户对自我和品牌的认同感,同时也符合年轻人群体的社会认同感。通过这个设计,当年可口可乐的销量因为得到了非常高的提升。
大家想想,在我们自己的平时生活中,这种自我价值认同感和社会认同感,是不是也频频地出现一些事物和我们使用的产品上面。
对自我价值认同的一个产品设计,有两个重点,一个是将用户的优点更有效地展现出来; 一个是将用户的点滴记录积累起来。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用户在这个过程中,认可自己,也认可产品,自然地将这个作品给其他人看。
当我们说到认同感的时候,社会认同感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当它们像病毒一样开始传播时,就轻易地去感染到非用户,让他们迅速地转化。
其实当我们做产品体验设计的时候,我们去多多思考和感知人性的4个方面:存在感,满足感,使命感,还有就是认同感。只要我们能把这些感知的方式,融入到产品的体验设计中,相信你的用户一定能够更喜欢你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