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已经不再会享有寄信、读信的乐趣,而之前出生的人们,可能会和我有同样的一番感慨,现代人有了更快捷的通讯手段,书信,它几乎已经消身匿迹了,许多离愁别恨或许也失去了基础。
现代生活越来越快捷、简便,什么都是高效率、快节奏。比如应运而生的机器人汽车,家庭扫地机器人,机器人伴侣,更为可怕的是,赋予机器人情感,还可以和机器人双双坠入爱河,这还需要什么“鱼雁”、“锦书”、“彩笺”,因为电脑、手机的快速传输,情感便失去了相隔一定时空的酝酿、过滤、提纯的可能,也失去了相思、等待、望远、思乡的艺术。
图片是我二十年前的书信,几乎都是恋爱时的鱼雁往来,还有比这更珍贵的收藏么?照理说,我们相逢在同一城市,彼此之间相隔不远,何老如此矫情,即使你为了体味爱的真髓而有意为之,那又算什么呢?
其实,我就觉得一个“美”字。虽说那个时候也有电话机和bb机留言,但这些都是“言而无信”的家伙。每一次寄出的信以及即将要收到的信,其中隐藏的内涵有期盼、惊喜、颓丧、失望等,无论是哪一中情愫的表述,都需要一个过程的酝酿。就好比旅游,你能说所有的目的地就在眼前,不需要长途跋涉就能领略的美景能称之为美么,而如果所有的美景全都能呈现在家门口,你难道不会因此而索然寡味么?可有时,沿途的风景不还远胜于目的地风景么!再者,人生!有人说,人从生下的一刻就是为了死,而从生至死这一过程不就是人所享有的所有精彩。所以,过程就是一种美的体验,无论是苦亦是甜。
如果失去过程的体验,那么,是否目的会变得苍白无韵味呢。诚如所有的快,都是剔除了感受、思索、甜辣之后呈现的结果。或许不久的将来,人可以进化为不用思索的机器人,而机器人则可以变得越来越像人。过滤过程,无须体验,只剩结果。如此催生、速成的快节奏究竟是好是坏呢?!
信,其实是在体验一种过程!
说到书信,不得不提到写信人的字。我的朋友里面,有些人写得一手好字,于是,每次为能收到朋友的信会激动好久。他不用圆珠笔,而是用黑墨水的钢笔,满纸半行半草的硬笔书法,一打开就觉得真趣历历、英气逼人。
我部门的一位同事,也写得一手好字,每当有证书之类的名字书写非她莫属,而她也乐意效劳。我们读她的字恍觉一股清幽香气扑面而来,“风格即人”。可惜她已经离开了我们部门,连同她优美的文字。现就职于上海文广新局。
曾几何时,我先生每次出差,总是每到一地会寄一张当地的明信片,寥寥数语,报告行程与对异地风光的印象,作为出差之际的一份牵挂和雅兴倒也是难得,看其文字清畅生动,如获至宝。然而如今,这“快”字当头的日子,还有谁会记得为你寄上一张明信片?即便有心,也难有此片,不禁觉得有些怅然若失。
比起粗暴突兀的电话,比起直截了当、千篇一律的字体的网络信件,信是一种温和的周到;比起短兵相接的见面,信又是一种矜持的距离。
眼下,面对依赖感十足的手机、电脑。信,已无从召唤、无从诉求——山长水阔知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