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冬,十月二日,皇帝车驾从东都洛阳出发。
之前,皇帝敕令,来年二月二日前往西京长安,正巧宫中出现妖怪,第二条,皇上召宰相,即刻提议西还。裴耀卿、张九龄说:“如今秋收未毕,请等到仲冬。”李林甫暗中知道皇上要走的原因,二位宰相退下后,李林甫独自留下来,对皇上说:“长安、洛阳,是陛下东西两个皇宫而已,往来行幸,哪里需要选择什么时间!假使妨碍秋收,只需免除沿途百姓租税就行了。臣建议宣示百司,即日西行。”皇上喜悦,听从。经过陕州,因为刺史卢奂有善政,在他的听事厅题字赞扬,然后离去。卢奂,是卢怀慎之子。
十月二十一日,抵达西京。
16、
朔方节度使牛仙客,之前在河西,能节省用度,勤于职责,仓库充实,器械精利(事见公元732年记载)。皇上听闻而嘉许他,想要加授他为尚书。张九龄曰:“不可。尚书,是古代的纳言,唐兴以来,惟有当过宰相,并且在朝廷和地方都有任职经历,有德行和声望的人,才能担任。牛仙客本是河湟地区一个小吏,如今骤然官居清要,恐怕让朝廷蒙羞。”皇上说:“那么只给他加授实封可以吗?”回答说:“不可。封爵,是用来奖有功。边将充实仓库,修缮器械,只是日常事务而已,不足以为功。陛下奖励他的勤劳,赏赐金帛就可以了;裂土封爵,恐怕不合适。”皇上默然。李林甫对皇上说:“牛仙客,是宰相之才,当个尚书有什么不可以!张九龄书生,不识大体。”皇上喜悦。第二条,再次提出给牛仙客实封,张九龄固执如初。皇上怒,变色说:“事情都由你定吗?”张九龄顿首谢罪说:“陛下不知道臣愚昧,让臣担任宰相,事情有不合适的,臣不敢不尽言。”皇上说:“你嫌牛仙客出身寒微,你又出身于什么高贵门阀!”张九龄说:“臣是岭南孤贱之人,不如牛仙客生于中华;但是,臣出入台阁,典司诰命,已经很多年了。牛仙客边隅小吏,目不知书,如果给他大任,恐怕不符众望。”李林甫退朝后说:“只要有才识,何必会文章!天子用人,有何不可!”
十一月二十三日,赐给牛仙客封爵为陇西县公,食实封三百户。
当初,皇上想要以李林甫为相,问中书令张九龄,张九龄回答说:“宰相身系国家安危,陛下以李林甫为相,臣恐怕异日为庙社之忧。”皇上不听。当时张九龄正以文学之才为皇上所器重,李林甫虽然恨他,但仍曲意事奉。侍中裴耀卿与张九龄友善,李林甫也恨他。当时,皇上在位年久,渐渐放肆奢欲,怠于政事。而张九龄遇事无论大小都力争;李林甫则巧伺上意,每天思考怎么中伤张九龄。
皇上做临淄王时,赵丽妃、皇甫德仪、刘才人都有宠,丽妃生太子李瑛,德仪生鄂王李瑶,才人生光王李琚。即位之后,宠幸武惠妃,丽妃等都被冷落了;惠妃生寿王李瑁,宠冠诸子。太子与李瑶、李琚在家里聚会,各自因母亲失宠有怨望之语。驸马都尉杨洄娶咸宜公主(武惠妃之女)为妻,经常观察三子过失以告武惠妃。武惠妃泣诉于皇上说:“太子阴结党羽,将害妾母子,也指斥至尊。”皇上大怒,告诉宰相,想要把他们全部废黜。张九龄说:“陛下登基已近三十年,太子诸王不离深宫,每天接受圣训,天下之人都庆贺陛下享国久长,子孙蕃昌。如今三子皆已成人,没听说有什么大过,陛下为何突然以毫无根据的一些话,喜怒之际,就把他们全部废黜呢!况且太子是天下根本,不可轻摇。当年晋献公听信骊姬谗言杀申生,三世大乱。汉武帝信江充之诬罪戾太子,京城流血。晋惠帝用贾后之谮废愍怀太子,中原涂炭。隋文帝接纳独孤后之言废黜太子杨勇,立炀帝,丢了天下。由此看来,不可不慎。陛下如果一定要这么做,臣不敢奉诏。”皇上不悦。李林甫起初没有发表意见,退下来后,私底下对宦官中显贵受宠的人说:“这是主上家事,何必问外人!”皇上犹豫未决。武惠妃秘密指使官奴牛贵儿对张九龄说:“有废必有兴,你做我的外援,宰相之位可以长处。”张九龄呵叱来人,并把他的话报告皇上;皇上为之动色,所以直到张九龄罢相,太子得以不动。李林甫日夜在皇上跟前说张九龄坏话,皇上逐渐疏远张九龄。
华杉曰:
李林甫阴险小人,他的招数,我们看见了,就是正式会议上一言不发,等散会之后,单独找皇帝吹风。另外呢,就是故意跟能跟皇帝说上话的人私下谈论,显得没有目的性的“闲话”,间接传递给皇上,更有可信度。总之,所有的目的,都是制造出自己是皇帝的知音。“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皇帝也需要找知音,阴险小人,就有“知音战略”来接近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