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
立仗马吃三品料
我劝鹰隼莫相猜
宋璟死后,有名气的宰相要算张九龄。
当时,玄宗主政已经二十多年,天下太平,朝廷安逸。可是,人到中年,渐渐地疲倦起来了,不免追求享受,沉溺于犬马声色,不理政事。张九龄遇事争执不休,很不讨玄宗的欢心。而礼部尚书李林甫看准气候,一方面拉拢皇帝的宠妄武惠妃,另一方面对玄宗讨好迎合,忠臣和奸臣的矛盾开始突出,朝政也就逐渐走起下坡路来。
某年初冬,玄宗打算从洛阳返回长安。张九龄谏阻道:“农民正在收割,路上不方便。车驾一动,打扰百姓,还是晚些日子再走吧。”【〔736.10〕冬,十月,戊申,车驾发东都。先是,敕以来年二月二日行幸西京,会宫中有怪,明日,上召宰相,即议西还。裴耀卿、张九龄曰:“今农收未毕,请俟仲冬。”】
李林甫揣摸到玄宗的心意,说:“长安和洛阳,是陛下的东西二宫,来去随心,选什么日子?若怕妨碍农事,免除路边农家的租赋不就行了?”玄宗很高兴,立刻出发,张九龄碰了一鼻子灰。【〔736.10〕李林甫潜知上指,二相退,林甫独留,言于上曰:“长安、洛阳,陛下东西宫耳,往来行幸,何更择时!借使妨于农收,但应蠲所过租税而已。臣请宣示百司,即日西行。”上悦,从之。】
朔方节度使牛仙客颇有办事能力,玄宗想要他担任尚书。【〔736.10〕朔方节度使牛仙客,前在河西,能节用度,勤职业,仓库充实,器械精利;上闻而嘉之,欲加尚书。】
可张九龄说他出身下层,文化涵养不高,缺乏威信。【〔736.10〕张九龄曰:“不可。尚书,古之纳言,唐兴以来,惟旧相及扬历中外有德望者乃为之。仙客本河湟使典,今骤居清要,恐羞朝廷。”】
李林甫又投合皇帝的心思,说:“仙客是宰相之才,当个尚书当然不在话下!张丞相是个书呆子,哪里识得大体?”【〔736.10〕李林甫言于上曰:“仙客,宰相才也,何有于尚书!九龄书生,不达大体。”】
玄宗很赞成,要赐给牛仙客官爵,张九龄却坚持不给。皇帝脸色陡变:“你嫌仙客出身寒微,请问你的门第族望又如何呢?”【〔736.10〕上悦。明日,复以仙客实封为言,九龄固执如初。上怒,变色曰:“事皆由卿邪?”九龄顿首谢曰:“陛下不知臣愚,使待罪宰相,事有未允,臣不敢不尽言。”上曰:“卿嫌仙客寒微,如卿有何阀阅!”】
张九龄很冷静:“我家住在韶州,是岭外蛮荒之地,孤贫寒酸的农家子弟,不比牛仙客生长在中华长安,早沐风教。但是,我多年在朝廷做事,出入台阁,主持政事很久。仙客却长期在河西担任地方官吏,眼界狭小,不识经典,一旦突然大用,不只威望不够,怕也应付不了局面。”【〔736.10〕九龄曰:“臣岭海孤贱,不如仙客生于中华;然臣出入台阁,典司诰命有年矣。仙客边隅小吏,目不知书,若大任之,恐不惬众望。”】
玄宗拿不定主意,李林甫又在玄宗身后嘀咕:“只要有才有识,何必定要《六经》和文章?天子用人,看准就用,硬讲那么多条件干嘛?”【〔736.10〕林甫退而言曰:“苟有才识,何必辞学!天子用人,有何不可!”】
玄宗听得入耳,立即赐与牛仙客陇西县公的爵位,食邑三百户。这一局张九龄又输了。【〔736.11〕赐仙客爵陇西县公,食实封三百户。】
玄宗听信武惠妃的谗言,想废太子。【〔736.11〕惠妃泣诉于上曰:“太子阴结党与,将害妾母子,亦指斥至尊。”上大怒,以语宰相,欲皆废之。】
张九龄极力反对。【〔736.11〕九龄曰:“陛下践祚垂三十年,太子诸王不离深宫,日受圣训,天下之人皆庆陛下享国久长,子孙蕃昌。今三子皆已成人,不闻大过,陛下奈何一旦以无根之语,喜怒之际,尽废之乎!且太子天下本,不可轻摇。昔晋献公听骊姬之谗杀申生,三世大乱。汉武帝信江充之诬罪戾太子,京城流血。晋惠帝用贾后之谮废愍怀太子,中原涂炭。隋文帝纳独孤后之言黜太子勇,立炀帝,遂失天下。由此观之,不可不慎。陛下必欲为此,臣不敢奉诏。”上不悦。】
李林甫在背后对得宠的太监说:“废立太子是天子的家事,何须外人干涉?张九龄不知天高地厚,管得也太宽了。”【〔736.11〕林甫初无所言,退而私谓宦官之贵幸者曰:“此主上家事,何必问外人!”】
武惠妃叫奴仆牛贵儿转告张九龄:“有废必有兴,请张相公顺手帮一把,让寿王当太子,保管你的宰相当得长。”张九龄把这话报告皇帝,才引起警惕。因此,直到九龄被罢免宰相之前,太子始终没有动。李林甫经常中伤张九龄,说他对朝廷不满。【〔736.11〕上犹豫未决。惠妃密使官奴牛贵儿谓九龄曰:“有废必有兴,公为之援,宰相可长处。”九龄叱之,以其语白上;上为之动色,故讫九龄罢相,太子得无动。林甫日夜短九龄于上,上浸疏之。】
夏天,玄宗给大臣们各送白折扇一把,表示关心。张九龄趁机写了一篇赋献给皇帝,表白内心的想法。同时给李林甫送去一首诗:
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暂来。岂知泥滓溅,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轩日几回。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①
他用燕子比作自己,不怕泥泞辛苦,天天在朝廷来回,都是为了公事,决不想和他人争名夺利。用鹰隼比喻李林甫:你就不必多疑猜忌吧!
但是,李林甫的目的是想挤垮张九龄,独揽大权;他光是谦让还不够,只有退位才成。
不久,李林甫举荐萧炅出任户部侍郎。可是,萧炅不学无术,在中书侍郎严挺之前面,公然把“伏腊”读成“伏猎”。挺之将这事告诉张九龄:“在我们的宰相府里,怎么能容得下‘伏猎侍郎’呢!”张九龄即将萧炅调为岐州刺史。林甫因此也恨上了严挺之。【〔736.11〕林甫引萧炅为户部侍郎。炅素不学,尝对中书侍郎严挺之读“伏腊”为“伏猎”。挺之言于九龄曰:“省中岂容有‘伏猎侍郎’!”由是出炅为岐州刺史,故林甫怨挺之。】
张九龄想推荐严挺之当宰相,先来劝他说:“林甫是天子的大红人,你该去他家走走,表示尊重嘛,何必因为他耽误事情呢?”挺之不屑地笑道:“亏你说得出这种脏话,不怕污了我的耳朵?”林甫后来也听说了,更加忌恨。【〔736.11〕九龄与挺之善,欲引以为相,尝谓之曰:“李尚书方承恩,足下宜一造门,与之款昵。”挺之素负气,薄林甫为人,竟不之诣;林甫恨之益深。】
严挺之的前妻嫁给蔚州刺史王元琰。元琰犯了罪,挺之帮他说情缓解。林甫把这事告诉皇帝。玄宗问及九龄:“挺之为何要帮元琰?到底有些什么私情?”九龄答道:“元琰的妻子早被挺之休弃,能有什么私情?”玄宗不相信,断然判定:“虽然离了婚,未必无私情?”【〔736.11〕挺之先娶妻,出之,更嫁蔚州刺史王元琰,元琰坐赃罪下三司按鞫,挺之为之营解。林甫因左右使于禁中白上。上谓宰相曰:“挺之为罪人请属所由。”九龄曰:“此乃挺之出妻,不宜有情。”上曰:“虽离乃复有私。”】
日子长了,积累成怨,玄宗听信李林甫,认定张九龄、严挺之和王元琰等人拉帮结派,下令全部降职。升李林甫为中书令,出任宰相。牛仙客当工部尚书,辅助李林甫。朝廷的大权从此落入奸人手中。【〔736.11〕于是上积前事,以耀卿、九龄为阿党;壬寅,以耀为左丞相,九龄为右丞相,并罢政事。以林甫兼中书令;仙客为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邻朔方节度如故。严挺之贬洺州刺史,王元琰流岭南。】
李林甫禁止官员向皇帝直接进谏,对谏官们一再训示:“如今天子英明,我要求大家无限崇敬,忠贞不二,执行诏令就行,闭上你们那张嘴!诸位看到正殿外边的立仗马么?从早站到晚,不说一句话,天子退朝,它们就回马厩,舒舒服服,还吃着三品食料,不是很轻松吗?要是突然嘶叫,不守规矩,就得退回军马营,受苦受累,后悔也来不及的!”【〔736.10〕李林甫欲蔽塞人主视听,自专大权,明召诸谏官谓曰:“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诸君不见立仗马乎?食三品料,一鸣辄斥去,悔之何及!”】
补阙杜琎偏不信邪,公然上书提意见,第二天就被贬出京城,去当下却县令。从此以后,谁也不再说话了。【〔736.10〕补阙杜璡尝上书言事,明日,黜为下邽令。自是谏争路绝矣。】
不久,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无才无德,并且引出前代的谶书作证:
首尾三鳞六十年,两角犊子自狂颠,龙蛇相斗血成川。
人们解释诚文的意思,说“两角犊子”是牛,会有姓牛的人干扰唐朝的政治,闹得天下大乱。周子谅引用这些话,当然没有多少根据,却把玄宗惹火了,吩咐用刑杖,把周子谅打得死去活来,再流放襄州,才走到蓝田,离京城不及百里地,就被拖死了。李林甫把这个案子跟张九龄牵连一块,说周子谅入朝,是张九龄推荐的。玄宗即将右丞相张九龄贬去荆州当长史。
【〔737.4〕夏,四月,辛酉,监察御史周子谅弹牛仙客非才,引谶书为证。上怒,命左右佂于殿庭,绝而复苏;仍杖之朝堂,流瀼州,至蓝田而死。李林甫言:“子谅,张九龄所荐也。”甲子,贬九龄荆州长史。】
他在荆州做了许多好事,威望极高,但依然关心天下,并为自己的不幸而感叹:滔滔大江水,天地相终始。经阅几世人,复叹谁家子?②
慢慢地,张九龄平静下来,不对朝廷再抱希望,于是请假南归,不顾士民百姓的苦苦挽留,驾一叶扁舟,南出洞庭,一路不断吟咏。其中有《南还湘水言怀》一首说:
拙宦今何有?劳歌念不成!
十年乖夙志,一别悔前行。
归去田园老,倘来轩冕轻。
江间稻正熟,林里桂初荣。
鱼意思在藻,鹿心怀食苹。
时哉苟不达,取乐遂吾情。③
他总结多年从政的经验,感到无法施展壮志,落得一事无成,只有回到岭南家乡,去安享田园之乐吧。张九龄解脱了,唐玄宗的政局却从此江河日下,难以收拾!
①②③张九龄的几首诗,都载于《全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