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相信很多家长都曾经用过奖励的办法,比如:孩子要是考试能考个好成绩就奖励好吃的好玩的啦,帮我们做了一些家务事就奖励多少钱啦,在什么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就奖励什么礼物啦等等。当孩子得到礼物的时候,可能当时是激动的,满足的,但是,那种得到奖励后内心的感受却不知不觉慢慢浸润到了潜意识里,大人孩子还都没有发觉。以后呢?以后孩子长大了,再给他奖励,他会有什么反应?我们可以通过这样一个体验来感受一下。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今天你下班回到家,你的另一半儿对你说:“亲爱的,去给我炒俩菜去,炒的好吃了给你五十块钱,如果十天都能炒的很好吃,那就跟你一千。”你听了之后会是什么感受?是愿意去做,还是不想去做?我想,我们大多是人的答案就是——本来还挺想自己主动去炒俩菜的,可是,听对方这么一说,瞬间反而就不想再去做了呢。因为,在对方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了不平等、不被尊重,所以,我们指定不乐意去做。
再给大家举一个实际的案例,一个青春期孩子的妈妈,来做心理咨询,她说,有一天,孩子跟她要八十块钱去给同学过生日。她拿出一百五十元钱,对孩子说:“我给你一百五,这次期末考试你要考个好成绩。”话刚说完,就见孩子拿钱一把就摔在地上,扭头就走了。剩下她呆在原地不知所措。针对于这件事,老师找到了孩子,跟孩子聊起来童年的记忆(关于奖励方面的)。孩子说,小时候,自己只要考了好成绩,妈妈就奖励钱或者礼物,当时还觉得挺高兴的,可是,现在不知道为什么,一听到别人奖励让我做事,就特别厌恶……
这就是童年的记忆,藏在潜意识里的记忆,不挖掘自己都不知道。这些奖励伴着孩子的成长是越来越给了他力量?还是越来越削弱了他的力量?我想,不说大家也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