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了解秦始皇一般从历史教材和传说故事中获知,如《孟姜女》《大泽乡起义》《焚书坑儒》,以及历史人物的评价,像尉缭说:“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贾谊说:“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志,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知道秦始皇是个不仁不义,严刑峻法,为权利不择手段的暴君。
其实这样理解秦始皇就比较片面了,其实他很勤政,每日批阅文书一百二十斤。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改革家、战略家、军事统帅。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了中国2千余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首先他完成了中国的大一统,修直道,凿灵渠,统一六国,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开疆拓土,修筑万里长城,从而加强了以华夏民族为主的多民族的统一国家的政治关系是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开国皇帝。西方人向来敬畏中国疆域之广阔,区别在于,欧洲总是小国林立,而中国则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主要是由于政治及社会因素造成,而不是山脉阻隔等地理因素。当然,中国的统一,这都是秦始皇的重要作用。
政治上:秦始皇他改革吏治,建立皇帝制度,中央实施三公九卿,地方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班固肯定了秦始皇的一些制度是“施于后王”的制度,认为“三十七年,兵无所不加,制作政令,施于后王。盖得圣人之威,河神授图,据狼、狐,蹈参、伐,佐政驱除,距之称始皇。”,
思想文化经济发展上;他做出了大胆的改革,使书同文、度同制、车同轨、行同伦。这样使以前存在的区域差异得到了有效的统一,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影响了中央政府政策法令的有效推行。这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
说完这些,再替秦始皇辩解一下:
关于焚书坑儒:
鲁迅说过:德国的希特勒先生们一烧书,中国和日本的论者们都比之于秦始皇。秦始皇实在冤枉得很,他的吃亏是在二世而亡,一班帮闲们都替新主子去讲他的坏话了。不错,秦始皇烧过书,烧书是为了统一思想。但他没有烧掉农书和医书;他收罗许多别国的“客卿”,并不专重“秦的思想”,倒是博采各种的思想的……但是结果往往和英雄们的豫算不同。始皇想皇帝传至万世,而偏偏二世而亡,赦免了农书和医书,而秦以前的这一类书,现却偏偏一部也不剩。坑儒不辩。
关于阿旁宫和《孟姜女》故事中的万里长城的修建:
像阿旁宫的修建是秦亡的导火索,其实现代考古并没有发现火烧阿旁宫的痕迹,所以阿旁宫的修建仍是个谜。还有秦始皇陵有专家认为是秦始皇高祖母秦宣太后芈月的陵墓,仍有争议。万里长城、秦驰道、灵渠、阿房宫及秦始皇陵等的规模均极为庞大,劳动举国的人口兴修,不少文献均斥责在工程进行时造成不少人命死伤,但另一方面却使各地的交通进一步发展,有助日后交通、经贸、以及各民族之融合。故此,一直成为史学家对于秦始皇功大还是过大的争论点。
翦伯赞说过:“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倾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历史是由人书写的,其中夹杂着很多作者的喜怒哀乐,以及统治者的意志。秦始皇虽然有大功于中国,但同时他的严刑峻法也为秦朝迅速灭亡埋下了火种。对他的评价必然是褒贬参半,有丑化也有美化,后人读书也难免接受了这些理论。孟子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