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口决堤与长沙文夕大火、重庆防空隧道窒息,并称为抗战期间三大惨案。1938年6月发生在河南郑州的花园口事件不仅是抗战期间的大事、惨事,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惨事。这样的惨案是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政府抗战无能、祸国殃民的直接体现。
1938年3月,李宗仁等部在台儿庄战役中取得大捷,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首次大捷。蒋介石希望乘此机会扩大战果,调集60多万大军,准备在徐州地区与日军决战。
可是,一次“大捷”并不能从整体上根本扭转国军的颓势,日本人并没有把国军的战力看得多么厉害。集中在徐州的国民党大军反而成了日军南北夹击、歼灭中国军队主力的靶子。最终,徐州失守,国军大部突围,算是保存了一些有生力量。
追击突围国军的土肥原贤二师团孤军深入到河南商丘到开封之间,蒋介石认为又一个打胜仗的机会来了,亲临郑州指挥豫东战役。无奈老蒋手下都是草包,前后投入15万多人,不仅没能围歼土肥原贤二师团2万人,反而接连丢失兰封、商丘,蒋介石也不得不承认豫东战役是“战争史上一千古笑柄”。
土肥原随即攻陷当时的河南省会开封,距开封仅60公里的郑州危在旦夕。郑州为中原地区交通要冲,陇海线和平汉线两条铁路大动脉交会于此。郑州之后,日军的目标必然是九省通衢之武汉。对阻敌毫无信心的国民党高层军政人员,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黄河。
虽然我国数千年军史中,不时有水攻、火攻的战例,但大多规模不大,且后世演绎的成分居多,真真假假,水分颇大。自以为熟读兵书、精通兵法的国军参谋、统帅们,竟然要拿母亲河……黄河开刀了。
1938年6月1日,蒋介石在武汉紧急召开军事会议,拍板决定黄河决口。最初决定的决口地点为中牟县正北的赵口,无奈此地黄河大堤竟然固若金汤,拉胯的国军昼夜不停挖了数天,从3日直到6日还没能把河水放出来。
眼看日军就要抵近中牟了,只好紧急西撤,重新选址在郑州花园口决堤放水。吸取赵口决堤失败的经验教训,在花园口采取分组同时动工、填埋炸药、大炮轰击等多种手段,终于在9日决口放水。最初决口只有10余米,一个星期后,就被大水冲开至500多米。
决口成功了,黄河水放出来了,淹死了多少日军呢?
6月9日决堤之后,日军凭借飞机侦察,很快发现了洪水,向各部发出通知。已突入豫东的部分日军对奔涌而至的大水猝不及防,有的被洪水所困而迷路或失联,有的被歼灭,有的后撤。决堤后的1个月内,豫东日军被迫退往豫皖边。死亡日军的数量,中日双方都没有统计数据,中方当时的宣传是致日军损失7000人至20000人。
最多也就2万日本人!与此同时,豫、皖、苏三省44个县89.3万人命丧黄泉,1250多万人流离失所,390万人逃难。到1946年黄河回归故道,影响范围总面积达30000平方公里,其中成灾面积接近一半。8年间,豫东大地饥荒连年、饿殍遍野。
如此大的代价,值吗???
《豫省灾况纪实》所述黄河决堤后的惨状:“当时澎湃动地,呼号震天,其悲骇惨痛之状,实有未忍溯想。间有攀树登屋,浮木乘舟,以侥幸不死,因而仅保余生,大都缺衣乏食,魂荡魄惊。其辗转外徙者,又以饥馁煎迫,疾病侵夺,往往横尸道路,填委沟壑,为数不知几几……因之卖儿鬻女,率缠号哭,难舍难分,更是司空见惯,而人市之价日跌,求售之数愈伙,于是寂寥泛区,荒凉惨苦,几疑非复人寰矣!”
老蒋能见到吗?能体会到吗?
花园口决堤并没能阻挡日军南下,只是让部分日军改变了进攻路线,仅仅3个月后,武汉就沦陷了。这样的效果,能告慰黄泛区灾民吗?
可以说,近百万的无辜黎民,都是被老蒋无能的决策所淹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