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喜欢看季羡林的文章。
季羡林出身贫困的农村。六岁以前生活在农村,生活可以说是缺衣少食,极端贫困,留给他一生很深的印象。
六岁以后被叔叔接到济南读书,轻轻松松就考取了清华大学。
季羡林18岁时,由伯父伯母做主,娶了大她4岁的妻子——彭德华。二人育有一儿一女。
季羡林25岁,因为清华有一个公派留学的机会,和家人商量后,留下贫穷衰老的双亲(就是他的伯父伯母。他的亲生父母都死了),年轻的妻子,年幼的孩子,只身一人到德国留学。这一去,整整11年。因为当时暴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回不来。
他在文章中写到,烽火连8年,家书抵亿金。
这样的生活,季羡林和他的家人,都是怎样熬出来的呀?不可想象。
在德国,季羡林曾经和房东的女儿互生情愫。但能回国时,季羡林毅然回国,让那个德国姑娘痴等一生,六十年后,孤独死去。
此后,季羡林回北大工作,住在郎润园,至到98岁去世。
他把他的妻子,他伯父娶的续缘,他们一家称为老祖的,全接到北大,一起生活。
他写到,他家的老祖每天早上背一个布袋子去买菜,成了郎润园一道独特的风景。
他还写到,每次他请朋友同事到家里吃饭,老祖和妻子做一桌子饭菜,看着他和朋友们大口朵颐,老祖和妻子就开心的笑。她们并不上桌吃饭。等他们吃完,她俩又开始收拾残局。
正是有了这两个坚强的后盾,季老才能专心的读书,教书,做学问。
他还写到,妻子不识字,不知道他一天天干的是什么,他们也不说话,也没有多少话说。但回到家,他不会孤单,至少身边还有个生命,还有个活物。
老祖和德华去逝后,季老倍感孤单,就养了几只猫,让猫陪着他。
季老的一生,献给了工作,献给了他所热爱的文学事业。
工资收入,用于养家。自己的生活简朴至极。不挑吃。穿的,就是几套蓝色的中山装,布鞋。当北大校长那会儿,被一个新来报道的学生当成是看门的大爷,让他帮忙给看行李。
季老潜心治学,虽官至北大副校长,却从无绯闻。
这让今天的年轻人看来,是多么的不可思议啊!
所以,我说季羡林是道德楷模。当然,这样的人,今天已经不多了。
有没有人说他是傻子呢?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