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人生关键字】系列征文第12期【夜】主题征文。
王萍拖着一只小巧的行李箱,随着人流走出高铁站。眼前空旷开阔的站前广场让她有些恍惚:这就是我的家乡?原来那个破旧逼仄的火车站呢?
她跟着人流往站前广场的东面而去,路上不时有人在吆喝:东山去吗?马上就走;梓溪梓溪,还差一人就走了……
王萍凑过去问了一下,梓溪多少钱?什么车?
吆喝的人趋前,“就你了,走啦,10块,不会多收你的啦。”说着就伸手接过王萍的箱子。王萍只能跟着走了。路口一辆干净整洁的大众轿车上,后排满满地坐了三个人。司机师傅把行车箱塞进后备箱后,给王萍打开了副驾的门。
王萍这次是来省城开会,今天是最后一天。会务组组织大家去一个4A景区参观游玩,王萍不想去,突然就想,不如回老家看看。于是,拖着行李箱,临时买了张高铁票,半个小时就到了县城。
王萍有快20年没有回过老家了。最后那次回来,是十九年前父亲去世。那天,她临时接了电话,怱怱忙忙飞了回来,堂弟开车从省城的机场直接把她接到家里。但就是这样,王萍也没来得及见上父亲最后一面。
王萍从到北京上大学开始就离开了家。那时候,从老家到北京,遥遥两千多公里,路上得折腾三天两夜,省城到北京的火车得坐两天一夜,整整36个小时。而他们还得从老家的镇上先到县城,赶县城到省城的唯一一趟火车,两个小时到省城,然后在省城住一夜,第二天才能踏上去北京的火车。
那时候,老家镇上到县城的唯一交通工具是一种“突突”车,就是那种带篷的三个轮子的车,车篷里两边放两条长凳,一边可以坐五六个人,有时候人多,司机师傅也会在中间加些小凳子,或者干脆站着,最多的时候,车里挤过二十多人。车是烧柴油的,发动起来就是一阵“突突突突”的声音,大家就叫它“突突”车。车的经营者就是附近的农民,没有固定的发车时间,人上得差不多就走。小镇到县城十一二公里的路,大部分是可以走车的泥土路。这种车要在路上颠簸半小时到四十分钟才能到县城,再加上等车等人的时间,一两个小时是普遍的事。
王萍永远忘不了大三那年暑假回家。那年,王萍从北京到省城,再到县城,一一告别了省城县城的同学,独自一人找到回老家的“突突”车上车点。王萍从下4点等到了5点,一辆“突突”车的影子都没有看到。旁边卖甘蔗的老乡正要收摊,王萍赶紧问:“大叔,去梓溪的车还有吗?”老乡抬头看了王萍一眼:“姑娘,农忙时间车少,应该是没车了,县城找个招待所住一晚,明天早上6点就有车。”
王萍知道,父亲肯定在家等着她呢,出发前,她已经和父亲说好了,今天到家。老乡见王萍犹豫着,就说:“姑娘,是不是着急回家?梓溪不远,就二十里地吧,你走也能走回去呀,反正夏天天黑得晚。”
王萍没走过,心里没数。她问:“大叔,我走回去得走多久,天黑前能到吗?再说,我也不认道呀。”
“肯定能到的吧,你就沿着汽车走的大路走就是了,走快点,一两个小时还不到了呀。”老乡鼓励道。
听了老乡的话,王萍决定走回去,不然的话,父亲也会一夜都不踏实的。那个年代,也没有电话,根本没有办法通知父亲。
王萍从老乡那儿买了根削好的甘蔗,就独自出发了。
这是一条类似今天机耕路的道路,泥土的路面因为雨水和车辙的缘故,显得凹凸不平,两边稀稀拉拉地栽着些不知名的小树。路的两边是稻田,黄灿灿的稻穗低着头,仿佛在等着人们来收获呢。王萍边走边四处张望着,右手边的稻田已经收割了一大半,人们都收工回家了,一个人都没有,只有打谷机还孤独地在田里立着,打过谷子的稻秆被把成一个个小把“站”在田里。王萍想起来,自己小时候还和小伙伴们在稻田里抓过青蛙呢,拎起一个稻把,就能看见几只青蛙跳出来,小伙伴们就赶紧去追……
就这样边走边想着,渴了,王萍拿出一截甘蔗咬着嚼着。不知什么时候,田野上升腾起一层薄雾,天阴了下来,好像要下雨的样子。
王萍加快了脚步。下雨倒没什么,王萍的行李包里有伞,她知道老家随时都会下雨,雨伞必不可少。天阴沉下来,越来越暗,让王萍有些害怕。她看了下手表,已经快7点了,应该快到了吧?以前坐在“突突”车里,没有向外张望的车窗,并不知道车窗外的风景或景物。
突然,脚下出现了一条岔路,应该走哪条路呢?一条路宽一些,路的尽头隐隐有炊烟冒起。王萍下意识地拐上了这条宽些的路。或许,炊烟升起处,就是自己的家乡呢。这时,一阵风吹来,路边的树叶哗哗作响,接着,有小雨点滴了下来。王萍慌手忙脚地从行李包里翻出了雨伞,脚步更快地朝着炊烟升起的地方走去。
走着走着,陡然间,王萍发现,路的尽头竟是一个一个的小坟堆!前面不远处还有微光闪过,“炊烟”竟是从这儿升起的!王萍吓得直冒冷汗,微风吹过树梢,竟如一声声凄厉的唿哨,王萍手里的伞都差点掉落。镇静了一下,王萍想起,上中学时,每天都要经过一片坟地,下晚自习时,附近村里的几个男生总爱在坟地里点火或发出点异样的声响来吓唬她们几个女生。王萍想,微光处或许是有人在烧纸钱祭奠,不如过去问问路。王萍把伞把靠在肩上,从包里掏出一截甘蔗,边走边咬着甘蔗,给自己壮胆。
近前了一看,果然有个农妇戴着斗笠,在一个新起的坟堆前烧着纸。王萍壮着胆子问:“大婶,我要去梓溪镇,要怎么走?”
农妇抬头,看见年轻姑娘瑟瑟地抖着,柔声道:“姑娘,你肯定是在前面那个岔路口拐错了,你等我一下,我带你出去。”
王萍不敢应声,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些看过的鬼故事来,这个大婶会不会是鬼变的?定了定神,王萍转身想离开,原路返回到岔路口就是了。
“姑娘,你等等,往这边过去近多了……”王萍不敢回头,几乎是小跑着离开了坟地,伞都丢了,她竟毫无知觉。
回到岔路口,王萍才彻底镇静下来,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一边啃着甘蔗,一边沿着另外那条路走着。
大约又走了半个小时,王萍终于到了镇上“突突”车的上下站点,朦胧中一个熟悉的身影来回徘徊着……
“大众”车上,王萍问司机师傅:“这条路上的那种三轮车没有了?”
“早都没有了。大概十几年前吧,这条路修成了水泥路后,县里一天有两趟班车来回镇里,那种三轮车就被强迫退出了,太不安全。”司机师傅补充道:“你是这边的人吧,回老家呢?”
王萍点了点头:是啊,回老家。这些年老家变化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