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妍妍妈妈
01
中午吃饭的时候,老爸跟我们分享了一个视频,说是很有教育意义。
故事是从回忆开始的,故事的主人公小宝,他回忆说在9岁以前,他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非常幸福。
然而在9岁那年,一切都变了。温柔和蔼的妈妈突然变的蛮不讲理,脾气暴躁。
一天他放学回来,妈妈并没有准备好晚餐,他去和妈妈说想吃饭,没想到却被妈妈劈头盖脸一顿骂,说他真没用,就会吃吃吃,这么大了饭也不会做,自己去做。
小宝解释说他不会,结果妈妈竟然拿着菜铲把他打了一顿,小宝只好哭着自己去做饭了。
又过了一天,妈妈骂他菜炒的像猪食,要他重新去弄。小宝说不会,妈妈说我教你,然后又是骂。
一个周末,一家三口吃饭的时候,妈妈说,以后零花钱每天只给一块钱就够了,给多了也是买零食,买个早饭就行了。小宝抗议:“一块钱不够,我早上吃两个馒头就要一块钱呢”。
妈妈恶狠狠的回应道:“我小时候零花钱只有两毛钱”。小宝再也忍受不了心中的怒气,朝着妈妈大吼:“我恨你!”然后跑开了。
没多久,妈妈去世了,小宝回忆说:“妈妈下葬的时候,他根本不愿意跪下,被父亲强压着给母亲下了跪”。
三年后,父亲再婚,继母对小宝非常好,小宝又恢复了往昔快乐的生活。有一天,小宝开心的举着录取通知书说他考上重点中学了。
就在这时,父亲突然拿出了一个盒子,说是小宝的母亲留给他的,要他在小宝考上中学的时候拿出来交给他。小宝本能的不愿意,经过父亲和继母的劝说,小宝还是接过了盒子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他坐在床上,打开盒子,里面是一封信,是母亲生前写给他的。
原来,母亲身患绝症,觉得之前太过于溺爱小宝了,对他有求必应,怕她过世之后小宝会过苦日子,所以就想要他学会照顾自己。又怕自己对儿子太好,以后有了继母,难免会拿两个人做比较,不能和继母好好相处,就故意做出凶狠的样子,让儿子恨妈妈。
另外,妈妈还把自己母亲给凑的看病用的8000块钱偷偷存了起来,没舍得给自己买药,就想留给儿子做学费。
母亲还在信里写道:每次打他,自己都要偷偷流眼泪。每天晚上吃完药,都要在儿子床边多坐一会儿,就想多看儿子一眼……
小宝看完信,直奔母亲的坟前,仰天大哭……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通篇围绕着一个主题:母爱的伟大!
老爸觉得这个片子很有教育意义,应该就是觉得“父母都是为孩子好,孩子要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吧。
02
这让我想起日本那个5岁的小女孩阿花,她的妈妈在她9个月时癌症复发。
随着阿花一天天的长大,懂事。妈妈千惠开始思考,教孩子什么东西最重要?
千惠在博客中记录了她的心路历程:
阿花,做饭这件事与生存息息相关,我要教会你如何拿菜刀,如何做家务。学习可以放在第二位,只要身体健康,能够自食其力,将来无论走到哪里、做什么,都能活下去。——千惠
只要是阿花力所能及的,我都想让她自己来,这样有一天我不在了也没关系。衣服翻着脱下来,我就翻着还给她,让她自己整理好。去保育园前的准备工作,我丝毫不帮忙。家务活也尽可能让她打下手。我希望女儿一个人也能顽强而茁壮地活下去。——千惠
今天是女儿五岁的生日。虽然还有点早,但今年开始我想一点点教她做菜。我送她的礼物,是一条围裙。——千惠
阿花5岁的时候,千惠去世了。
如今,阿花长大了。10岁时,她给妈妈写了一封信:
妈妈,有件事我想告诉你——所有的便当我都会自己做了!不说别人的坏话,不忘记微笑,这些都是妈妈教我的。虽然我也会觉得好难啊,不过车到山前必有路,阿花已经不哭了。——阿花
虽然千惠很早就离开了阿花,但是我想,每一次阿花想起妈妈的时候,那一定是温暖而有力量的记忆。
03
小宝的妈妈初衷一定是好的,她一定也是希望在她离开以后,小宝可以顽强而茁壮的生活下去。
但是,9岁的孩子对很多事情已经有了感知能力。小宝的妈妈如果选择和孩子直面她很快就要离去这件事,然后在余下的时光里,好好珍惜彼此之间短暂的相处时间,把教孩子做饭变成一件美好的事情,拓展生命最后的宽度,对小宝而言,这将是多么珍贵的回忆,在那回忆里,满满的都是母亲对他的爱。
可是她却选择了另外一种极端的方式,让仅仅9岁的孩子带着怨恨生活,也许她也知道这样不妥,希望儿子不要恨她,所以才留下了那样一封信。
小宝的妈妈在她身体健康的时候去溺爱他,让孩子缺乏自我照顾的能力;又在她得知自己将不久于人生之后,用种种残酷的行为和语言去对待孩子,“自以为是”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给孩子“爱”,却完全没有考虑过小宝个人的感受,无端的给孩子带来了无尽的痛苦。
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不爱吃饭,吃个饭诸多要求,却忘了怕孩子自己吃不好而代劳一切,使得孩子连想自己吃饭,吃多少饭,吃什么饭的权利都没有。
孩子在专心做一件事的时候,家长们总是担心孩子饿了、渴了…不断的打扰他们,殊不知孩子的专注力就这样被破坏了。
记得我当初装修婚房的时候,父亲一定要我按照他的构想来装,觉得我的想法都不靠谱,怕我被公婆数落。虽然最后按照我的想法去装修了,但是却让我的内心一度很痛苦。
多少人都喜欢说“我是为你好”,然而终究只是站在”“我”的角度,而不是“你”那里。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孩子是一个人,他不是一个任人摆弄的牵线木偶,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他有思想,有情感。
我们的孩子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作为一个人应该要受到尊重的最基本的需求。
如果真的爱孩子,就不要让TA活在你“自以为是”的爱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