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菲特的宿命》一文中,我们讲明白了选择决定命运…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我们人生中有几个最重要的选择,我们必须拿出足够的精力与时间想清楚,选正确。
他们分别是:大学及专业,第一份工作,婚姻……
选大学及专业的基础,来自于高中的文理分科。就一个高中生的经验和智慧而言,这是非常难做出正确选择的。于是很多同学就头一闷,随随便便选了一个,五六年过去了再后悔命运弄人,其实自己的一切都拜当初的选择所赐,哪有什么命运。
下面,我给大家提供一个选择的思路,仅供参考。
按照重要程度将文理选择的依据罗列出来。
1.大学及专业
理科空间远大于文科,比例在3:1。意味着理科考进前30名,与文科考进前10名有相同效果,当然我们还未将特长生计算在内。且理科专业转文科专业容易,文科专业转理科专业困难。
2.就业问题
这个问题,从时间要看长期,至少15年。从数量看,社会需求量。从工资看,工资水平和社会地位。目前,从时间,数据,工资和地位三个角度看,理工类要选好于文科类。
为什么?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机会,未来10年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替代人工的时代。
3.个人能力,擅长哪些学科。
其实学习能力是相通的----就是理解每个学科的思维方式。对某一学科的学习能力是可以改变和迅速提高的。
4.所在学校的教学水平
所在学校文理科教学水平,主要参考过去几年高考文理科录取率,一本率,同样注意特长生部分应该从数据中剔除。
5.兴趣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高中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此时对自我认知尚不完善,大多数还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到底在哪里,或者错误的认知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但是,有突出兴趣的孩子除外。
我们再来看看文和理究竟是如何划分的。
“3+文综”: 特点
人才特点:以论理和表达为能力的形象思维。
学习特点:以记忆、归纳、整理、比较为特点的学习。
录取比率:同理科的报名人数及录取比率均维持在1:3左右,对应的高等院校相对较少。
就业面:以社会为对象的事务性人才,从事媒体传播、金融财会、社会服务和教育等行业。
“3+理综”:特点
人才特点:以推理和研究为能力的逻辑思维。
学习特点:以记忆、理解、推理、计算为特点的学习。
录取比率:对应的高等院校很多,社会需求较多。
就业面:以技术为对象的生产型人才,可从事的职业类型较多。
其实真正工作后会发现,不存在纯粹的理科工作或者文科工作,选理科不意味一定要做科学家,选文科不意味一定要当作家,两种思维本来就是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
我们梳理了文理分科选择的我5大依据。可以称为big5
每个人在选择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那哪些是必要,把不必要的删掉,根据重要性重新排序,再依据相关选择条件和个人的情况进行选择。
这个选择不是一蹴而就的,可以和孩子一起拿出一个月的时间,不断的思考、丰富自己选择的标准,不断的排列重要性顺序。
在经过长时间深思熟虑后在做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