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人之邀,去一家企业给帮忙做了一天翻译。这是一家中国私营企业,要成为一家日企的供应商,对方客户企业过来审核资质。审核过程,我全程跟踪,深刻体会到日企和中企真的有很大的差别。
1,事态应对,准备不足
供应商资格审查其实是一个很正式的场合,我认为它重要到不能错过任何一句话。因为,这关系到能否成功成为对方供应商,能否扩大公司业务,能否赚到更多钱,最后让所有员工有更高的收入,公司本身的实力能否增强。
今天要审核的条目,双方公司都已经信息互通,而且已经非常明确。中方公司也已经在纸面上确定了怎么回答,并且具体到每个问题谁来回答。
但是在实际的进程中,每问到一个问题,需要拿管理实绩的证据时,各位经理就支支吾吾,答非所问。比如对方问到:在试做时失败的经验。如何运用到量产的?技术员拿来的是设计开发书。然后对方问到:贵公司除了刚才说的两点优势之外,还有别的优势吗?一位商务经理又顽固的、被打断两次也不罢休的把那两个众所周知的优势重复强调了一遍。在生产现场更是出现了多次答非所问的情况。
后来我才知道,比如失败经验的活用,实际上有在做,但是没有留下证据。可是审查项目上有这条啊,应该事前准备一下对不对。
整个管理证据的资料审查过程中,好长时间都在等每个部门的负责人去找资料。找来的速度也不一样,所以不得不多次停止,多次回头。浪费了很多时间,而且显得很乱。
这种重要的场合应该把需要的资料事先准备好。这既是展现自己公司做事周到,又能体现对此事和客户的重视。
2,安全管理疏松
所有的正规点的生产型企业都有自己的工装,安全鞋,帽子,头盔之类的。这些用品是保障员工安全的,所以工装和安全鞋是必须要求穿戴的。这家公司,三个车间,不同的工装,只有上衣没有裤子,安全鞋也没有。劳保用品不齐全,或者对穿戴要求不严格,就说明安全意识不够强。
在现场时,客户的审查员问了一句:“如果发生火灾,你们是怎么进行紧急应对的?”一个大概也是管理层的人,一脸茫然,不知如何回答。
也许工厂内部没有发生过安全事故,所以不知道安全的重要性。那些历史长点的企业,多多少少都发生过安全事故,所以也都知道安全第一、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的道理。安全这件事,平时没感觉,不在乎,关键时刻就可能要了命。所以,像那些管理规范的日本企业一样,中国的企业也应该把安全意识当作呼吸,养成习惯去遵守。
3,管理制度的执行不够
就像每天高喊减肥一样,不去行动就没有任何效果。一条生产线每天哪个时间发生了什么问题,都要记录下来,以便提早发现问题,预防问题演变到更严重。这家公司的生产管理表上,竟然一片空白。这就说明对产线的管理,设备的管理也是很松懈的。
我见过比较严格的产线管理,作业者动作延迟了几秒钟都要记录下来的。当然设备故障修理了多长时间,更要详细记录并汇报。
4,空间布局不紧凑
有一个词叫做小家子气,日本人做什么都很“小气”。但有时候,这“小气”很值得学习借鉴。我见过的日本企业里每平方米的空间都利用的很恰当,中国企业,就特别显示出中国地大的特点来,厂房内很多空地,或者布局松散。其实,这不完全是地方大或小的区别,而是考虑到前后工序的关系,布局紧凑可以省搬运距离和搬运时间,节省成本,提高效率。
当然,我所比较的是有多年历史的大型日企和刚出道几年的年轻中企,或许不该放在同一标准下去衡量,也更不是崇洋媚外。只是觉得,日企中,有许多值得学习和模仿的精细做法,如果我们的企业认真去学习,以中国人的聪明和灵活,我们超越日本企业指日可待,难道不是吗?
愿中国的企业越来越壮大,愿中国的技术越来越精湛,愿国产产品有更优良的品质,得到真正的信赖!我多么希望,就像日本的大街上跑的都是日本车一样,中国的大路上,也应该跑的都是中国品牌的车!中国企业,加油吧!中国人,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