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或许大家都听过这句话,我们向往美好的爱情,我们渴望拥有一份纯正的情感,在当今社会不论是怎么样的爱情,我们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祝福,但你拥有那样的勇气吗?
《西厢记》讲述的是相国女儿崔莺莺在普济寺庙遇到自己的心上人张君瑞,经历重重阻碍在红娘的帮助下,修成爱情正果的故事。小说是元代著名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也是一部优美动人的言情传奇小说。作为剧本,它与《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一起被誉为四大名剧。
小说中的崔莺莺因为父亲去世,在普济寺为办法事,为父亲的亡灵超度,在其父亲在世时曾将其许配给了崔莺莺的表哥欢郎,因其家世背景均相当,在父母眼里这就是一桩好姻缘,但是在莺莺眼中这严重阻碍了自己的幸福,欢郎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莺莺从心底里面是不愿意的,而莺莺的丫鬟红娘也一直都知道莺莺的心事。而张君瑞从小在父亲的教导下,抱有“学成文武帝,货与帝王家”的抱负,四书五经、琴棋书画、拆白道字样样精通,是有名的才子,他本上京赶考,但因偶遇崔莺莺,莺莺对其暗送秋波,张生也对他一见钟情。从此,张生就日日相思,最后得知崔莺莺在普济寺,张生在和尚和主持的帮助下住进了寺庙的西厢房中。
后人有人专门写张生初遇崔莺莺时候的场景:“丽质仙娥生月殿。谪向人间,未免凡情乱。宋玉墙东流美盼。乱花深处曾相见。密意浓欢方有便。不奈浮名,旋遣轻分散。最恨多才情太浅。等闲不念离人怨。”
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张生住在小姐的隔壁,自然两者会有更多的互动,这里就要说到西厢记中有名的“隔墙和诗”。两个才华横溢的人,通过诗歌互诉情谊,如同甄嬛传中甄嬛与允礼的对诗,互相传送思念之情。既有文采,也有情怀。
再后来,有官兵草寇听说崔莺莺的美貌,想来抢人,这时候相国夫人就着急了,情急之下不顾及女儿已经定下的婚事,就说如有人能击退草寇,便将女儿许配给他。恰逢张生的好友杜确,他是白马将军,在张生的缓兵之计下,杜确赶来连忙击退草寇。但相国夫人出尔反尔,以各种计谋让张生不能与莺莺成亲,这时候红娘就看不下去了,帮助莺莺和张生“生米煮成熟饭”,最后在红娘的帮助下,张生上京考取状元,最后和莺莺结成夫妻,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姻缘。
这种先斩后奏的做法,在当时封建礼教下是绝对不允许的,但莺莺和张生冲破了封建的桎梏,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爱情。也难怪在《红楼梦》中,当贾宝玉说出”我是那多愁多病的身,你是那倾国倾城貌“的时候,林黛玉说他欺负她,因为这句话出自《西厢记》。也难怪当黛玉在说出”纱窗也没有红娘报“的时候,宝钗瞬间脸色不对,因为《西厢记》这样的故事情节,在古代看来是绝对不能效仿的,因此是禁书。然,宝玉黛玉在树下共读《西厢记》的场景也依旧是那么的唯美,这种冲破封建礼教,追求爱情的做法是前所未有的勇气。然而,宝玉黛玉却没有这样的美好的结局,但当时他们的思想就是最前卫的爱情观。
但《西厢记》中,笔者只佩服他们的勇气,对于做法却是不认同。张生因为自己儿女私情忘记自己的抱负,患上相思病。然,一段爱情依旧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最后依旧是考取状元才迎娶莺莺。在现代爱情中,人们对于爱情的定义更为广泛,有些”爱情“还是不为人们所接受,但你是否有冲破人们固化思想的勇气呢?
那冲破偏见、冲破桎梏的爱情,你也是否向往或者拥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