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我分享的书是《摇摆-难以抗拒的非理性诱惑》。这本书主要是对我们的非理性行为进行解剖,找出导致我们做出非理性行为的因素,以及告诉我们为什么被它控制的时候却不自知。对于没有接触过心理学的人,这本书举出的一些事例一定会让你耳目一新。
在现实生活中,尽管我们大多数人觉得自己的行为是理性的,但实际上,我们更容易不自觉地陷入受到非理性行为支配的境地。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这些心理力量,或许可以降低成为其受害者的概率。具体来说,我们的非理性行为主要由以下三种因素导致:1、损失规避;2、价值归因;3、判断偏差。
一、损失规避。
我们总是有着避免招受可能面临的直接损失的强烈倾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不自觉地感受到:遭受损失带来的痛苦体验,往往要比赚钱的快乐强烈得多。比如购买者会对鸡蛋价格上涨比下降相同的价格反应更为强烈;我们购买股票,在股价下跌的时候,我们常常希望能够回到购买时候的股价,然而正因为没有即使止损,股价会越来越低,最后损失惨重;赌徒的心理类似于这样,输的人可能只是希望赢回自己刚刚输掉的本钱(避免损失),最后却落得个血本无归;营销学中,售货员称给顾客相同的糖果,一个先超过斤两,再一点一点把超出的糖果拿下来,而另一个先放入不足的糖果,再一点点补足斤两。很显然,虽然最终效果没变,但是大多数人喜欢第一种方式。
让我们再来体会一个小游戏:20美元拍卖游戏。这个游戏规则很简单:面对20美元,所有人的可以自由竞价(加价单位为1美元),竞拍获胜者会获得那张钞票,第二名必须兑现自己当时叫出的竞拍价格。刚开始时所有人都积极参与竞拍,但是在16美元左右时,出价最高的两位就会陷入僵局。谁也不希望接受损失,所以都会把价格抬高一美元,导致价格一直被抬高。
从理性的角度来看,显而易见的决定是接受目前的损失,停止继续出价。但是很多人没有办法做到及时止损,从而让自己损失更加惨重。
让我们来分析拍卖过程的三个阶段:
1)起始阶段:所有人都表现乐观,希望能够得到“免费的午餐”
2)轻微损失阶段($12-$16):意识到停止会有损失,但是更倾向于坚持下去,及时成功机会渺茫,而且延迟导致的失败代价很高。
3)损失失控阶段($20以上):失控到一定程度,直到被理性所控制,忍痛停止。
另外,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某个潜在损失越重要,我们对损失的规避也就越强烈,我们越容易很快做出非理性的决定。
二、价值归因。
我们会基于某人或某事的最初感知价值而赋予他们某些特性的倾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一个人,一个想法,一个商业机会的认知方式,会因为价值归因的影响而缺乏正确认知,当其“夺取”了我们的大脑控制权后,会彻底扭曲我们的决策过程。
比如,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一个最优秀的小提琴家,在顶级音乐厅演奏,座无虚席。但是当他在地铁站演奏,却没有人驻足观赏。这说明我们在判断一个事情时,我们赋予他的初始价值会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对它们的认知,也就是说价值归因在我们的认知里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再比如,美国一个厨师制作的售价5美元的热狗,与竞争对手售卖的10美元的热狗本质上没有区别,但是由于便宜的原因,很多人会将这种热狗视为劣等食品。但是当他雇佣了本地的医生站在自己的摊位吃热狗的时候,情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顾客会因为医生的判断而重新给这个热狗“定价”,热狗变得受欢迎起来。
更加有趣的是,即使我们还没有清晰的“价值标签”,我们也会基于去赋予某人或某事以价值标签,这样带来的弊端就是我们会戴着有色的眼睛看世界。比如面试的时候,HR选中的求职者更可能是与其自己最相像的,而不一定是最优秀的,这就是因为他们会戴上“自己就是理想应聘者”的有色眼镜。
三、判断偏差。
我们会存在对那些与最初判断不同的证据视而不见的倾向。有时候甚至会忽略与我们向左的客观数据,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先入为主”思想。
正如处于热恋中的男女对于他们恋爱的持久度常常会做相对偏乐观的评价,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很多当事人在这个时刻评判时,常常忽略了大部分会导致恋爱失败的因素。另外,在营销过程中,面对漂亮的女性的推销常常会使我们更容易掏腰包,即使有时候理性告诉我们这个商品是我们不大需要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避免武断地给某人或者某个事情贴上标签,同时忽略那些与我们判断向左的事实和数据,更应该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因为我们的标签而使当事人接受我们为他们赋予的“特质”(皮格马利翁效应)。比如在家庭教育中,我们更应该鼓励孩子,而不是给孩子们贴上“笨的标签”
这就告诉我们,遇到事情,在得出结论之前,我们要学会从多个角度重新思考一遍,有利于我们避免对事情产生误判。
最后,同样有几个重要的概念需要我们重视:
1、关于公平。
每个人都趋向于接受对自己来说更加公平的过程,即使结果并不公平。所以当我们做出会影响其他人的决策,或者采取会影响其他人的行动时,让他们参与进来,有助于让他们确信这个过程是公正的。在团队激励中,我们要经常让团队成员参与进来,并把项目的进程告诉他们。这样他们会体会到一种公平感。
2、大脑的两个中枢系统
我们的大脑同时拥有“愉快中枢”和“利他中枢”,两个中枢会互相争夺大脑的控制权,从而控制你的思想。比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求于人时,少量的报酬有时候反倒会产生反作用。想像一下:有个朋友希望能周末能够帮他搬家,你一般会答应,但是当他告诉你他会支付10美元的报酬时,你更可能觉得自己的工作不值这点钱,反倒会拒绝。这就是因为惨杂的金钱因素削弱了你的利他动机,从而影响你的决定。
写在最后:
但我们遭遇这些“心理潜流”时,做好的办法是做到尽力避开这些不可见的力量,避免我们一开始就偏离正轨,而不是与其对抗。正如在河边游泳时遇到潜流,最好的办法不是奋力逆游上岸,而是沿着海岸平行的方向游,从而逃离潜流。
例如我们知道赌博过程中会遇到“损失规避”这个“心理潜流”,就尽量避免赌博行为;明确了在路上闯红灯同样是一种“损失规避”行为,可能会付出生命的代价,就不会为了几秒时间去冒险。
除了尽量躲避这些陷阱之外,我们还应该明确:当我们万一不小心陷入“心理陷阱”时,要学会面对既成事实,迅速转变方向,及时止损,安全撤退,而不是让自己越陷越深,做出不理性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