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遇春
四
在治水的过程中,大禹对于父亲的死亡,常常会感觉伤心、痛惜。除了对父亲无比的怀念,在大禹的内心深处,当然也有着对朝廷无限的恐惧。
鲧治水九年。
禹治水十三年。
鲧治水的时候,还曾经得闲回家去看看。
禹治水的时候,每每经过家门都不敢回去瞧一眼。
关于大禹多次“过家门而不入”的事,并不是任何人的凭空杜撰,历史大家司马迁写名垂千古的《史记》的时候,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在《夏本纪》里写着:
“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诸位看明白了,首先,可以确定,大禹治水,在外十三年,十三年中,多次过家门而不入。这里有人可能有人会说是“三次”,根据就是有所谓的“三过家门而不入”一说。其实,这里的“三”,是多次的意思,而不是实数“三”。这个就不详细解释了。
其次,大家睁大眼睛看看,司马迁的记载是“不敢入”,而不是“不想入”、“不曾入”、或其他别的什么词。
禹过家门而不敢入,当然有他内心的痛楚。他惧怕朝廷的眼线、他怕落人以口实。
大禹自接掌治水系统的最高指挥官以来,他心里十分清楚,若是再治个九年而毫无起色,那么,他自己的下场,可以想见,一定会比父亲更惨,到那个时候,不但自身不保,九族里这些人的活命、水利系统的一帮子同僚,也可能会在旦夕之间人头落地、一同归西。
每次走过自己的家门前,作为有血有肉的人,大禹就真得无情到都不想进去看看老母妻儿吗?他的事业真得就忙到没有一点时间回家问声安、喝口水的地步了吗?说白了,他还不是怕人心难测、还不是怕流言可畏。就禹而言,退一步来说,先父的罪还没有洗刷干净,自己稍有不慎,性命便休於一旦。周围,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自己,他又怎么能轻易地说话、轻易地行动呢?凡涉嫌与朝廷相关规定有半丝冲突的事情,大禹是一毫也不会去触碰的。这是大禹受任以来,“如临如履”的严格自我约束、自我规范。
大禹的这些事,传到天下人那里,就成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高风亮节。这些,再传回大禹耳朵的时候,大约就只剩下苦笑和心酸了。
想一想,其实,治水的时候,大禹也是真够可怜的!
后来,禹就一直保持了他谨言慎行的行事原则和作风。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