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8日
昨天好朋友颖发消息,说自己29号就离开北京,要去杭州工作了,意识到很可能很长时间都无法见面,我决定临时改变行程,在她离开北京回学校见她。定了这件事之后,跟聂医生约了艾灸,正好在学校附近。就这样,日程定了下来。
就这样,艾灸,午饭,拍毕业照,到了那里自然而然有了下一步的行动。也见到了三年多未见的师弟,一起叙旧。恰巧赶上了研究生的毕业典礼,在校歌响起的那一刻,热泪盈眶,在自己工作之后才会明白母校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回不去的青春岁月,抹不掉的精神传承。听着校长柯帅在台上的致辞,脑海里闪过的还是“你的青春,我的白发”,这是一代农大人的记忆。
毕业典礼之后,看了时间,改变行程之后晚上也没安排事情,决定去见一见在北林读研究生的大璞。大致是因为读书时,我俩是我们班很特立独行的俩个家伙,在一片不理解声中选择了学心理学,也因为这样,我们俩总有着一种心心相惜的情感。在咖啡馆见面,我看书她回去上课,上完课一起吃饭散步,最后她去看电影,我回家。这一天的日子似乎很快,却也很充足,没有非要做什么的念头,却也完成了好几件事。晚上回家坐在电脑前,闪过的就是两个字“臣服”。
《当下的力量》中作者说:臣服是一种顺随生命流动,而不逆流而上的简单而又深刻的智慧。你唯一能体会到生命的流动的地方就是在当下的时刻,所以臣服就是无条件、无保留地接受当下的时刻。它是放弃对当下内心的抗拒,对当下时刻说“不”。
在非暴力沟通的课程中,有两个很重要的需要便是“临在”和“流动”,这两个需要在《当下的力量》这本书里的解释就是臣服。不再与自己的内心对抗,去体会每一个当下的自己,用心的生活,随着生命的流而流动。
回想自己的生命经验,有谁会真正按着自己之前的规划来生活呢?生活赐予的每一个当下都是如此的与众不同,你所遇见的人所遇见的事,一个个过往的时刻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昨天去看了《冈仁波齐》,就像我们平常的一天,这部电影很平静。尼玛扎堆和叔叔杨培平静的决定去朝圣,平静的答应村子里想去朝圣的人,哪怕是即将临盆的孕妇,哪怕是有残疾的少年,哪怕是9岁的儿童,没有一个人反对,只是说这是好事,平静的准备,平静的上路。当看到朝圣的人迈出大门,就开始了磕长头,没有丝毫的犹豫,那一刻,内心温热的力量直达眼眶。这就是他们要做的事,做了该做的准备,到了时间便是出发,不纠结。电影除了本身所采集的念经声没有其他的音乐,朝圣路上的几百个日日夜夜就像是一天,睡醒了便开始磕头,走累了便停下来喝茶休息,遇到了风雪,继续前进,遇到了山体滑坡,受了伤停下来休息一下继续走,遇到了孩子出生,带着孩子一起走,遇到了水汪汪的路面,继续走,遇到了车祸,留下带不走的拉着拖车继续走,天黑了,一起搭帐篷,吃饭,念经,睡觉.......发生什么,就接受什么。好像有一个声音,一直在说,这就是生活,这就是朝圣,在每一个当下。在这条路上,遇见的每一个人都是对的人,遇到的每一件事都是对的事,而他们要做的便是该做什么时便做什么。没有对抗,只有臣服。
电影结束后,我脑海里一直回想着老人说的“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怎么了,这么着急做什么,把牛累得嗷嗷叫唤。这么急干什么?”是啊,这么着急,干什么?
急匆匆的走路,急匆匆的赚钱,急匆匆的看这个世界,急匆匆的去询问自己未来的发展如何,生怕有些事情会错过,生怕生活是自己想象的那般平凡。如果一呼一吸,便是生命的开始与终结,我们还会急匆匆的往前走么?此时此刻,就是独一无二,人们永远不会踏入同一条河流。
大璞在散步的时候问我:工作压力大么?很多工作的朋友都说压力好大?
我在想该如何回答呢?压力很大,急着想要去到达自己所期待的未来,急着想要通过现在让未来更好。就像是跑步,刚站在起跑线,就已经在想着到达终点的事情。站在这里,心却去了未来,压力就这样来了。大学毕业时的我想了未来的无数可能,也不会想到此时此刻自己正坐在电脑前写下这些文字,也不会想到自己在和认识了6年多的朋友在谈恋爱,也不会想到自己会如此用心的学习“非暴力沟通”,也不会想到自己借由“非暴力沟通”去探索更深层次的生命。
臣服于生活,就像这个如此平常的一天,这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最后,用我很喜欢的一段话结尾:
你是否曾在晴朗的夜晚凝视夜空,惊叹于它绝对的寂静和不可思议的浩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