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说:“好的文字往往带给人两种阅读感受,一口气读完或者舍不得读完”。
《皮囊》是作者的第一部文学作品,记录了15篇文章,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事和遇见的人,展现的是作者对于现实生活中的细腻观察和有力把握,作者是福建泉州人,文章中字里行间也带着闽南气息。
皮囊是小时候从他阿太那边听来的,按阿太的解释就是,用来生活的工具,而不是用来伺候的。阿太的皮囊说法给作者的人生以深刻的影响。
身边的人的皮囊都是在用的,没有在享受的。母亲在生下他的时候,出医院,因为没钱,从厦门正要徒步回晋江,父亲迷惘地问着母亲,能回得了家吗?母亲勉强地笑道,老天爷总会给路的。是的,老天爷给了他们路,在一个路口的拐角处,遇到了一个在厦门补货的老乡,于是很幸运的回到了家中。之后,母亲生完他后开始又在用着这幅皮囊了,一刻都没有被好好伺候着,父亲公职被开除,消沉的父亲因此赋闲在家,母亲一声不吭,四处找活干,支撑着这个家足足三年。再到后面的建新房,照顾中风的父亲和维持这个家的生计,母亲的皮囊早就疲惫不已。
前后写到的关于父亲母亲,姐姐还有自己,连同记忆中印象颇深的那些人,都在用着皮囊去探索生活和践行生活。张美丽敢于去追求自己的爱情和事业,却被世俗的村民打击得体无完肤,视为妖孽,流言四起,最终在自己宗族祠堂门前抵柱而去,留下一句“我只是把我觉得美的、对的、我喜欢的,都做成生意,我真没有作孽”,天才文展一路规划着人生,却没有完美地过好生活,由一个成功的小孩转成一个在找寻成功方向的大人,成为一个“既失去家乡又永远没办法抵达远方的人”,厚朴始终在追求“理想和青春”的路上,却在这条道路上不断的摔倒,“越来越投入对梦想的想象,也因此,越来越失去和实际的现实相处的能力”,最终与现实脱节,离开这个世界。
生活离不开人,人都有一副皮囊,且还有着那藏在皮囊内的灵魂,
皮囊在世间受苦或享受,都应该是和灵魂一起的。倘若皮囊和灵魂不在一起,或者灵魂先于皮囊而行,都有悖于常理,成功是相对难的。所以,用那皮囊探索生活和践行生活时,别忘了还有灵魂在前或在后,要前行时,记得把那灵魂还给皮囊,共同前行。
文章并不轻快,略显厚重,厚重中带着坦荡,我们可能需要在一个人但又不孤独的时候去仔细品味它,才能尝到个中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