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书画馨缘,我们又如约在每天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中,相见于文字和声音的世界里。
见字如面,听声如面。
今天继续体会第三周课程《表现力练习》的内容。
今天的模块是《如何表现不同的情绪》
张丽敏老师根据自己多年的配音演员和导演的经验,给出了五大方面的建议。分别是:借鉴“素材库”、身体配合、状态练习、忘掉自己以及切忌脸谱化。
其实,这包含着三个层面的内容。
第一层面:借鉴“素材库”和“状态练习”,这是演播准备层面的内容。
第二层面:“身体配合”和“忘掉自己”,这是演播技巧层面的内容。
第三层面:切忌脸谱化。这是演播习惯层面的内容。
在演播准备层面,借鉴就是回顾自己的素材库来帮助自己理解不同的情绪。
我的理解是“共情”。 人是情感的动物,有着七情六欲。喜、怒、忧、思、悲、恐、惊。因此作品人物中出现的这些情绪,我们是可以通过“共情”的方式调动自己的“情感素材库”来达到情绪的爆发的。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一样,对情绪的敏感点也不一样,因此调动“素材库”的速度也有快有慢。有的人的“点”特别低,可以瞬间破涕为笑,也可以即刻电闪雷鸣。而有的人却需要较长时间的情绪酝酿,甚至需要借用外力催化。我们平时需要做的是将一些自己的特殊经历储存为“情绪包”,然后放在大脑的“缓存”中,不时地调用一下,回味一下。
状态练习就是通过设定的空间、人物、事件练习不同情境里的状态。这其实有点像在戏剧学院或者电影学院里的专题练习。形成模块化情绪记忆,这样反复练习形成的“情绪包”更加有利于演播时的快速调用。
在演播技巧层面,身体配合和忘掉自己尤为重要。
我的理解是,演播不止靠声音,要全身心的投入进去,眼、耳、口、鼻、舌全器官激活起来,神态表情、肢体动作让自己形成真实的“代入感”和“参与感”。此时,角色就是你,你就是角色,两者合二为一。跟随着角色的喜怒哀乐而共情,这可能就是入戏吧。
我要在之后的学习训练中不断体会和练习。
最后,在演播习惯层面,要注意即使同一种情绪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脸谱化其实是演播者特别是有经验的演播者易于形成的痼疾。在此做一个不太贴切的比喻,那就是书法艺术太工之后,变成了千人一面,多了“匠气”少了“韵味”,书法便不再是艺术而是写字。同为艺术的演播或许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我现在离这个层面还相去甚远,只能以自己熟悉的书法艺术做一类比,毕竟艺术是相通的。
在有声的世界里,我们一直在路上。
我是书画馨缘,让我们一起怀抱梦想,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