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有多笨呢?有则笑话流传甚广:说曾国藩在家读书,一篇短短的文章朗诵很多遍还背不下来。一个小偷本打算等他入睡后行窃,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他睡,小偷忍无可忍,跳出来大叫:“你这笨脑袋读什么书?”说完把曾国藩苦背的文章径自背出,而后扬长而去。
笑话有加工的成分,不过曾国藩的智商的确平平。十四岁起参加县试,考了七次,二十三岁才考上秀才,还是倒数第二名。小他一岁的左宗棠十四岁县试名列第一,他的徒弟李鸿章十七岁中了秀才,梁启超更是十一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曾国藩也说自己读书做事,反应速度都很慢。
那么,这么笨的曾国藩有多厉害呢?创立湘军、平定太平天国、发起洋务运动、创建晚清散文“湘乡派 ”、贵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
怎么做到的?
第一,日课,全方位改造自己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初一,是曾国藩立志自新之日。他开始用“日课”全方位改造自己,也就是每天从起床到睡觉,都进行自我监督,以圣人标准要求自己,时时刻刻监督检查自己的一举一动。操作步骤就是每天用工楷认真书写日记,细细回忆检索自己这一天的言行,有不符合圣人要求的,就甄别出来,深刻反省。
那么曾国藩每天做什么事呢?从十月二日起,曾国藩给自己规定了以下基本学习日程: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这是他给自己定的下限,除此之外,他还每日读《易》,练习作文。
听着都不难,难的是,这个人身体力行,真真正正的做了一辈子。
青年曾国藩有三大缺点:性情浮躁坐不住;傲慢自大修养差;与人交往虚伪不实。晚年的曾国藩,和气谦虚又周到,在复杂的晚清政局中,既能刚正不阿,又能老奸巨猾。这般定力,这般能耐,正是在日复一日的日课中,磨砺出来的。
人要成长,必须有一个吃大苦的过程,舒舒服服是永远完不成脱胎换骨的。大多数人并不是不会制订计划,也不是没有执行过计划,而是在执行过程中反反复复的停顿和倒退。
低级的欲望靠放纵满足;高级的欲望靠自律满足;顶级的欲望靠煎熬满足。谁的成就,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第二,守拙,踏踏实实干事情
曾国藩打仗,半天行军半天扎营。扎营时先挖沟筑墙“结硬寨”,再三班倒“站墙子”。湘军就是名副其实的“民工建筑队”,擅打愚战不打巧战。就是这样的队伍,打败了太平天国,为大清朝延年续命。
曾国藩读书,不读懂上一句,绝不读下一句;不读懂这一本,绝不读下一本,不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觉。他没有技巧,只知道一条道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
曾国藩待人接物,要求自己始终以笨拙、真诚来回应,哪怕别人都对自己使心眼,也要装作毫不知情,直到别人不好意思对自己使心眼了。李鸿章虽是曾国藩的学生,在有些事情上也总是有自己的小九九,曾国藩就是用这种方式一直对待他。到最后,李鸿章开口闭口把“我老师”三个字挂在了嘴边。
其实曾国藩一生做事都没有特殊技巧,他就是做的扎实,做的牢靠。既然笨,他就把“笨”发挥到了极致,总是按照最笨拙最踏实的方式去做。他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确实,“笨”到了极致就是“聪明”,“拙”到了极点就成了“巧”。
第三,勤奋,梅花香自苦寒来
曾国藩有多勤奋呢?这么说吧,他是累死的。张宏杰先生曾这样评价:“以平庸的身体资质试图成为圣人,付出的身体上的代价就是如此。”
他的一生,是典型的“船小载重”,将上天赋予的潜力发挥到了百分之一百二十。
曾国藩身体不好,三十五岁是一个人综合能力到达顶峰的时候,却是曾国藩身体开始早衰的时候。耳鸣、眼花、皮肤瘙痒难耐,伴随了他一生。更要命的是,稍微用脑,就会感觉头昏疲劳。
对此,他认为身体衰弱不是懒散的理由,相反认真工作才是战胜衰疲、振作精神的最好办法。所以,他不浪费一点时间,日常工作时,每天日课、读书是必做的;出差路上、轿中船上看书、朗诵、思考;前线打仗时,也一定要读书思考写作。
曾国藩说为官有五勤:身勤、眼勤、手勤、口勤、心勤。勤奋工作,是人生的快乐。古往今来的圣人,没有哪个不勤奋。
世界上天才和普通人的比例是多少呢?1000个人里,99%是普通人,0.5%是白痴,还有0.5%才是天才。我必须坦然的承认,我是那99%的普通人。又怎样呢?曾国藩也是普通人,他可以通过日课、守拙、勤奋,开发自己的潜力,我们又为什么不可以呢?
其实大多数人努力的程度,远远没到达拼天赋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