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君子兰班上学期第六封信
亲爱的大、小君子们:
假期快乐!
三天的假期,真是转瞬而逝啊。虽然是在家里,但日子同在学校里一样充实而快乐:跑步,练字,读书,记录……你呢?读书,练字,写作业?
假期时间自己掌握,你是不会让时间虚度,不会让明天早上的你陷于作业没有完成的苦恼中的,对吗?做一个时间控,在家也可以列to-do-list,这样做事会更高效,不信你试试?
1
一层秋雨一层寒,昨天一场秋雨过后,感觉气温骤降。
于是想起网上的一个段子:开学前为什么会下雨?答:揭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衬托师生极度忧郁的心情;暗示着求学之路的漫长;为以后的艰苦学习埋下伏笔;与美好的假期形成鲜明对比;寓意着即将面临更加艰巨的人物;烘托出学生们来学校时的无奈心情;奠定铿锵的感情基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揭示“不经历风雨难以见彩虹”的主旨……
小君子们,有同感吗?
外面秋风秋雨,教室里依然温暖如春,来回顾一下过节前我们在校三天的足迹吧。语文课,我们考前复习了基础知识,所以周二的统考,前两道选择题大部分同学都选对了。遗憾的是,我主观臆测不会考到课外古诗词,没给时间让大家复习,所以古诗文默写失分较多,看到试卷就感觉很抱歉,只能开学后补救了。
但是从成绩来看,同学们还是很令我欣慰的:全校仅有的两个考90分的,是我们班的,瑶同学也考出了语文全校前十的好成绩。这次成绩普遍偏低,是因为我们训练还不够,应试能力还需要在学习中提升,所以不骄傲不懈怠,不沾沾自喜也不妄自菲薄,投身学习,迎接10月底的第二次月考吧。
这个假期的语文课,我们要学习第四单元,你可以提前预习一下第四单元的课文哦;也要共读林冲,明天早上进班先要交导读题,我渴望看到大家的真知灼见;同时,还要进行《艾青诗选》的最后两次晨诵。本来,按照计划,已经晨诵结束了,不过呢,还想为大家补充两首小诗。
2
上周,我们为两位同学送上了生日祝福:伟同学和嘉怡同学。
送给伟同学的是这一首诗——
热爱生命
•汪国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这首诗是一首富含励志色彩的抒情体新诗,以四个肯定的回答表达出为何要热爱生命的哲理。同学们这个年龄,送诗的时候还是不谈爱情,于是制作PPT的时候干脆删去了第二层内容。
送给嘉怡同学的是一首童诗——
我和小鸟和铃铛
【日本】金子美玲
我伸展双臂,
也不能在天空飞翔,
会飞的小鸟却不能像我,
在地上快快地奔跑。
我摇晃身体,
也摇不出好听的声响,
会响的铃铛却不能像我,
会唱好多好多的歌。
铃铛、小鸟,还有我,
我们不一样,我们都很棒。
是一首童诗,但童诗的阅读年龄可不限于小学生啊。这个世界上,学霸毕竟只是少数,离开学校,非学霸也照样成功创造精彩人生。很多同学都非学霸,学校里的评价标准可能有点单一,一次次考试,学霸容易成为焦点,非学霸可能会妄自菲薄,但我希望同学们都能意识到:我们不一样,我们都很棒!
前五封信,我们聊理想,接下来这个月,我们聚焦学习。十月,我们班级生活的主题也是学习。
第一次月考,如同一面镜子,让小君子们体验到了学习带来的奖赏;也看到了学习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良好学习习惯没养成等;也会生出关于学习的些许烦恼:为什么努力了学习成绩却不好?不喜欢学习怎么办?不能专心怎么办?
在这封信里,我们首先探讨这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学习?
把学习的范围从课本从课堂放到人的生活当中,放到人的一生当中,你会看到:
a学习是人的本能。
观察一下婴儿的动作和言语,你会发现,原来我们一出生就在学习之中啊——学习辨识表情,学习简单的词汇,学习走路,学习与亲人交流表达自己的诉求,学习用工具吃饭,学习得到想要的东西……当生命处于未成熟状态时,学习让人不断走向成熟。从自己的小家进入社会群体,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我们学习基础知识,学习与同学相处,学习遵守各种规则。在学校文化社会文化中,学习人类传承并不断发展的种种文化……无时无刻我们不在学习啊。
b学习是人的需要。
正如上面所说的,学习基本技能与常识,让我们能够生存下来,获得基本能力,满足了马斯洛所说的基本生理需要。
马斯洛还提出了一个需要的层次:认知需要。认知就是学习,它也是我们的重要需求。面对大千世界广漠宇宙,我们小时候曾问过大人多少问题,一块菜地,我们可以待上半天,就是现在,不也是充满了好奇心?这就是认知需要。因为有这样的需要,我们从课本中学习,我们阅读科普人文等类别的书籍。
推动我们学习的第一动力,就是我们的求知欲。课堂上,我看到同学们亮亮的眼神,当然不是被我吸引,而是被知识所吸引,那是一种求知的渴望,一种探索的需求。
学习,能让我们过上更富足的生活,不仅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是从功利的角度来说的,学习,将来可以做官发财。但是现在,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远不止做官这一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而状元就是学习造就的。每个小君子都正在拥有或曾经拥有过一个理想,实现理想的途径是什么?当然是不断学习。
说到这里,大君子们可能会深有同感,因为我们在工作的同时也在不断学习,或者说,学习是工作的需要。而且当我们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工作中去,运用到业余生活当中,是不是充满了成就感?
求知欲、现实需求和成就感,这三大动力,推动我们不断学习,如古人所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学习,让我们每天都是新新的自己。
c学习是快乐的重要源泉。
上面提到学习给我们成就感,这个成就感就是看到了自己的努力有了收获,也可以说是满足感或者开心快乐。学习不是机械模仿迁移,而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所以会有创造的喜悦。
上一节课,如果我们感到快乐,就是学习本身带给我们的快乐;独立完成一项作业,也会感到快乐;与同学老师交流一个知识点,也会给我们快乐;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更会感到快乐;学习一段时间后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也会体验到快乐……
所以,学习是快乐的重要源泉。
有些大君子可能会困惑:既然学习是人的本能和需要,是重要的快乐源泉,为什么我的孩子不爱学习?为什么孩子成绩总是提不上去?
好吧,我们接着聊聊学习上有趣的教育学循环问题。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在著作中反复提及过这个现象,在这里我引用其中一段:
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离开了脑力劳动,就既谈不上学生的兴趣,也谈不上他们的注意力。……这件事鼓舞了孩子们,他们的思想变得非常好奇和活跃。他们体验到一种无可比拟的人类的自豪感:我们是事实和现象的驾驭者,在我们的手里,知识变成了力量。感到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这是比任何东西都更强有力的一种激发求知兴趣的刺激物。可见,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感到厌烦,不要把他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都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的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这一点是何等重要!当然,如果学生亲自去研究和发现了某种东西,亲自去把握具体的事实和现象,那么这种驾驭知识的情感就会更加强烈。此外,还有一种纯粹思考(运用智慧进行概括、系统化的活动)带给学生的欢乐。(《给教师的建议》第21条)
干国祥老师将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一思想进行梳理,梳理出了一个这样的结构:生命在劳动/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获取成功,进而获得高度的自我感受(自信自尊),以及责任感与意志力,和渴望再度通过学习、通过克服劳动/学习中的困难而获得幸福的动机。
就是说:没有从精神生活和智力活动中克服困难、获得成就,就不可能拥有一个人的自尊、自信和对劳动/学习的渴望。没有一个人的自尊、自信和对劳动/学习的渴望,就不可能从精神生活和智力活动中克服困难、获得成就。
这样的一个教育学循环,干老师将其命名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循环”。用图示表示如下:
接下来我就大段引用干老师《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循环》原文了:
从这一循环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教育的规律与金律:
1.任何人对当前具体的学习/劳动的兴趣(渴望或厌恶程度),总是以前学习/劳动的结果。一个具体的儿童面对具体的学习/劳动,总是带着特定的历史经验进入的;而这次旅程,又将成为后面学习的渴望或厌恶的因素。
2.儿童获得学习/劳动成就的途径,既应该是多元的,又是有所规定的。这里的多元,指的是应该创造丰富多彩的学校精神生活,让每一个儿童从中获得成功的机会。这里的规定,指的是每个孩子都无法回避主要学科的学习,而且也不能借其它领域的成功,来最终替代这些重要领域中的失败。
3.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核心因素是儿童内在的尊严感(也可以称为道德感),责任心、意志力、动机都根源于这种生命内在的感受。我们可以相信,一个儿童如果能够在某些正当领域中获得成就,赢得存在的尊严,那么他纵然无法在所有领域都获得同样的成就,也一定不会允许自己在主要领域出现恶劣的情况。为了保持自己的自尊,他既会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继续保持领先,又要在共同体认为主要的领域中克服困难,不至于成为笑柄。
4.成就感,也就是幸福感和尊严感,是和所克服的困难的难度成正比的。也就是说,没有困难的学习/劳动,将不能导致真正的幸福感和尊严感。也因此,娱乐性的领域,虽然为生命的整体感提供了营养,但不能为这一核心——尊严——提供滋养。
5.但是,前面所指的是“自己所克服的困难”,与之相反,如果困难过大,学习/劳动者最终没能克服,而成为一次失败(能够再度冲刺加以克服的困难将依据此定义不能叫做失败,而只能视为多次挑战而克服的重大困难),那么失败将产生负面的效应——带来挫折、沮丧、畏惧的感受。
6.每个人承受失败的能力是不一样的,除了无所谓的麻木之外,一个人在前面同一领域的成功越多、越大,能承受失败的能力将越大。能承受失败,我们定义为“愿意在此领域再次挑战”,而不是无所谓,或者转身在另外领域去获得成就感以弥补这里的失落感。
7.意志力、责任感,正是克服困难的副产品;而自尊感、信心、渴望与热爱,则是获得成就的副产品。
8.当一个孩子在成功地穿越学习/劳动过程之后,他的意志力与责任感,以及自尊感、自信心,以及对学习/劳动的渴望与热爱都将随之增强。如果这种正面学习占据着他学习生涯的主导的话,那么我们将在不久之后得到一个大写的人,一个有着“想做个好人”、“想成为一个卓越者”这一美好愿望的人。
9.而这一愿望,就是内在道德感的核心与动力。也就是说,对自己生命的肯定,是爱他人、爱知识、爱世界的出发点。自暴自弃者,是谈不上对他人和知识的热爱的。
与此相对,还有一个坏的教育学循环:
一次次的挫折打击自尊自信,面对新的挑战不敢尝试或总是失败,学习越来越困难……
5
无独有偶,当代科学家,特别脑神经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了一个“多巴胺奖赏循环”:大脑边缘系统的侧坐核受到刺激后,会分泌出多巴胺,使人产生快感。快感和人的行动直接相关,所以人为了获得更多、更大的快感,就会更加努力地采取行动,这便产生了更加努力的动机。这种不停升级的循环,就是“奖赏循环”。
由此可见,多巴胺与人的学习、行为动机的形成、适应周围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更多的快感=更多的多巴胺”,所以人才会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具体该怎么做才能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呢?作者介绍了“七个步骤”:第一步,设定明确的“目标”,也就是说目标不要太大太空洞,短期内能够实现,几个月或几周内就能实现的小目标,更能激发人的积极性,间隔比较短的小目标,可以刺激人持续分泌多巴胺。第二步,想象自己“实现目标后的样子”。不断在大脑中想象实现目标的情景,可以提高达成目标的可能性,这叫做自我心理暗示。第三步,对目标进行反复确认。就是把目标变成一个“随时都能看见”的东西,时时提醒自己目标的存在。就像一辆长途旅行的车,一路需要不停加油,才会一点点接近目的地。第四步,快乐地朝着目标努力。带着快乐的心情学习,以此为乐的人,才能做得更好。第五步,实现目标后,给自己充分的奖赏。实现目标后,可以用美食来奖励自己。第六步,一个目标达成后,立刻设定“更高的新目标”。提出更高更难的目标,才能刺激多巴胺的分泌,经常为自己设定“更困难的目标”,是让多巴胺的强化学习系统运转起来的秘诀,也是人生的成功法则。第七步,不断重复“实现目标的过程”。丝线目标后,人或获得快感(幸福感)。然后紧接着设定更难的目标,达成这个目标后人会获得更大的快感。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不断重复这一系列过程。
持续重复这一强化学习的循环,人就会在成功的阶梯上不断向上走,从而实现事业上的成功,同时获得精神上的成就感和充实感。多巴胺顺利分泌,人的自我成长路径才会变得顺畅。新的挑战和新的努力,会使大脑进化,从而创造出质与量都优于常人的成就。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人“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过程。
苏氏的“教育循环”,强调人的自尊自信,而多巴胺奖赏循环,强调循环背后的大脑奖赏机制。同样都是循环,后者是对前者的脑科学原理解释。
这就是说,理解了背后的脑科学原理,就可以理解苏氏的教育循环为什么是科学的,是苏氏经过几十年的观察、教育工作实践总结提炼出来的一个教育规律,具有普适性。
6
大君子们,基于上面的理论学习,如果孩子不爱学习,我们怎么办?
建议:1、让孩子在挑战中获得自尊自信;2、帮助孩子取得一次次小小的成功(记住:成功是成功之母)。
当然,这需要我们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
小君子们,如果父母因客观原因不在家不能帮助到我们,建议大家:(1)计划一个期中小目标,然后完成它。开学初已经向同学们提出了这样的建议,一些同学将目标写在便利贴上贴在课桌上,每天都能看到,以此激励自己;每天安排好自己的学习任务,尤其是课余时间如何安排,在弱势学科上如何去补,两周前让一些同学读高考学霸的学习经验介绍,很多学霸也都是这样做的,就是每天早上在便利贴上写清自己的课余任务安排,每完成一项就在后面打一对号。
(2)写成功日记,记下一次次小小的成功!我没让大家写日记,不代表不赞成不让大家写日记。前三届君子兰班的孩子每天都写日记,有暮省日记、成功日记和感恩日记三种,他们喜欢写成功日记,我更喜欢读他们的成功日记,把每天小小的成功体验记下来,对自己有正向激励作用,小成功积淀出大成功,这也是良性循环。
小君子们,请记住,学习过程是父母老师无法代替也不能代替的,你要学会独自穿越!
希望每一个小君子都能进入良性的教育学循环,体会到学习本身的乐趣!
以后的几封信,我们继续聊学习的话题,欢迎大家针对此话题提出问题,我们以后在信里交流!
明天,我们的《水浒》故事会依然继续,期待一涵同学、家伟同学和博浩同学对林冲故事的精彩演绎!
最后,再祝大家读有所乐,学有所获!
你们的,王老师
20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