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混沌课朱海琴分享了云海肴的成长之路,给我启示大的有三个方面对人性的洞察设定产品价值、激励机制的建立和个人成长的思考。
不能说公司有什么资源,就设计什么样的产品,而是要回到顾客视角,根据顾客的价值需要设计产品。那么,对餐饮业来说,顾客需要哪些价值?
基础价值。基础价值就是人最本我、最本质的欲望需求,是产生复购的基础指标。
1)好吃。“好吃”这个价值可以拆解为两点:
口感。举个例子,芝士、榴莲、牛油果很受女性很喜欢,这三个食材的共通点是口感纯厚绵密。再比如说小龙虾、牛蛙都很Q弹又有嚼劲,也会很受喜欢。
虽然每个人的性格和地域不一样,但口感上是大抵是一致的。我们会把这些口感抽象出来,思考特定口感应该对应哪些类型食材,也许组合后会很好吃。
②意外之喜。意外之喜也会让人觉得特别好吃,就是你看着这个产品是一个样子,结果一吃发现是另一个样子。
2)超值。人的另一个直接基本诉求是不贵。在价格和份量上,我们总结出的原则是: 如果体验超出预期价格的1.3倍,顾客就是会满意的。如果超出预期1.5倍,他会非常感动于产品性价比之高。这是产品设计中我们自己总结的know-how。
功能价值。功能价值对应人性中的自我,自我就是理性。理性是他有害怕的,恐惧的,人的理性需求体现在餐饮业,就是吃得健康。只有满足了功能性价值的时候,他的消费频次才会高。
健康这个价值也可以拆解为两个点:
食材。有时候跟顾客讲了半天这道菜价值有多高,顾客感受不出来,那就是浪费。成本是让渡给顾客的价值,如果顾客感知不到价值,这个成本就浪费了。
推出汽锅鸡的时候,用了一种非常好、非常贵的鸡。当时,盲测了上百种鸡熬出鸡汤,最终选出了一款显著好于其他鸡汤的鸡。这就是顾客的感知,你不需要教育他,他就能体验到显著差异。
以前卖过的一款黑山羊肉也非常贵,但是顾客不太买单。后来自己反思,用非常好的山羊肉和普通山羊肉做的菜,确实口感显著感没有那么大。
工艺。特别是在中国,消费者对工艺的印象是根深蒂固的。比如煎、炸、炒,哪个工艺更健康,大家都有基础判断。所以,如果一种工艺没有很健康但很好吃,那就匹配一些健康的食材。比如消费者觉得炸三文鱼是健康的,炸猪肉是不健康的。
精神价值。好吃不贵是基础价值,健康是功能价值,这两者之上还有精神价值,这体现为人的超我需求。人是需要情感链接的,所以要满足一个产品中的情感链接,和实现这些精神的价值。这里背书通过经典、故事、信用背书。
《舌尖上的中国》为什么火?就是里面挖掘了非常多的经典和故事。茅台因为有信用背书。
二 激励机制的建立
人的价值观还是人行为准则呈现出来的状态,态度的问题用制度解决,机制十信任,通过机制和范式去信任,老板是很强的激励。
一线 即时激励
中层 关注当期
高层 中期和长期
注意激励相融,一线是速度,中层是广度,上层是深度。
三 个人成长
㈠ 有没有心力 放空心态+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一定要有专业的方法论和专业的教练去辅导,大量练习,在自己单位很难发现自己的盲区,把学习固化成周期性的习惯,要切实感受到面对面的力量。
人是不舍得理性思考的,长时间集中思考问题,练习思考的深度,通过现象看本质,把苍蝇看成车轮,就打准了。
㈡ 有没有心量 熔炉事件+找到使命
大大小小的事件,经历了,接受了,承受住过程中的磨练。过了这个阶段,心量增大,人就成长了。
否定自己,空杯,一个单位因为你而每个人变的更美好,一种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