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成功的定义很多,因此,成功的标准也很多。 对于普罗大众而言,出人头地、升官发财、事业有成,应该是最被世人认可的成功。 做生意的人,成功也许就是财源滚滚、挥金土豪。 上班打工的人,成功也许就是老板器重、升职加薪。 开公司的人,成功也许就是越做越大、屹立不倒。 体制内的人,成功也许就是领导赏识、加官进爵。 对于真正有情怀、有理想的人,成功另当别论。 对于“佛性”的人,得过且过混日子也是一种成功。 其实,对于成功的定义和标准,最好的答案就是“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这是一种为自己量身定做的、个性化了的成功,是一种与自己和解、遵从内心、不忘初心的成功。 在新经济的时代,原来的社会大分工开始转变为细分化合作,个性化生产、私人化定制成为趋势,这种生活方式变得尤为可能。 实际上,大多数人穷极一生也没有成功。因为,他们一直在追逐别人成功模式的路上。 有些人并不是迷茫,而是自制力不强,总是想复制别人的成功,总是在追求别人的追求,把别人的期望强加给自己,让自己活成别人希望的样子。 《论语》有云,“父母在,不远游”。农耕时代,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工作基本靠手,一生的吃喝拉撒、生老病死多在方圆几里内。 在工业、后工业时代,交通、通信发达了,选择工作的余地变大了,父母在也能远游,但“游必有方”可就难了,两个小时之后可能已在千里之外。 有时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有些人不得不背井离乡、远游他方。从此,他乡成为故乡,故乡却成了远方。 经济至上的年代,距离变远了,亲情变淡了。常回家看看,可能成了举手可得却又遥不可及的奢望。 在你满满的计划当中,可能装满了一箩筐的工作和学习,唯独挤不下一张回家的票根或者一通问候的电话。 你想给的,也许是锦衣玉食、风光无限。父母想要的,也许只是陪他们在巷子里散散步,在村东头走一走,唠一唠家常,喝一杯新茶,酌一杯小酒。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等到你功成名就的时候,父母可能也已经老去。 过尽千帆皆不是,归来仍是少年郎。在父母的眼里,你永远是他们没长大的孩子。在我们的心里,永远住着一个长不大的孩子。父母在,人生还有来处;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 陪伴父母,也是一种成功!回归本源,也许才能找到来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