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这是我今天看完朋友圈之后的疑惑。
当我们道德审判他人的时候,我们在追求的是自己内心的“正义”。
需要解释的是,这里所指的正义,是法律边界之外的“正义”。
我们可以允许每个人有不同的“正义”标准吗?网民,被谴责者,可以有不同的,自己的正义标准吗?
我们可以要求他人要满足自己内心的“正义”标准呢?不满足自己的标准,需要接受制裁吗?
我们可以要求他人做什么,来满足自己的“正义”诉求吗?
并且这种要求,是以“你难道不应该……”的句式开头,“你不做…难道良心不会痛吗”,这样的结尾。
大家谴责的诉求是什么?大家觉得什么“不道德”“应被谴责”:
第一,此人没有第一时间站出来,回应对方了解事件细节的诉求。
第二,与对方微信沟通时的态度激动,没有顾及对方的情绪状态。
第三,与对方见面时,没有很庄重,很沉痛,没有让对方感到很真诚。
第四,事件之后,在没有联络时间另一方的同时,自己生活的状态表现的“比较好”。与对方的悲痛形成很大反差。
由此反应出大家需要的“正义”是:
第一,及时站出来与对方沟通。
第二,沟通中体谅对方的处境,语气平和,表达真诚的悲痛。
第三,自己应在一段时间里感到悲痛,不应表现的过于轻松和愉快。
这样的反应,才是“正义”的标准。
那回到我最初的疑问,我们可以要求他人要满足自己内心的“正义”标准呢?不满足自己的标准,需要接受制裁吗?
“不仅仅是我,很多人都这样想,这是民意”,如果是人数众多的这样的“正义标准”,是否是每个人要遵守的?
在要求他人遵守“正义的标准”的过程中,可以人肉他人,带来伤害吗?可以进行辱骂和语言的敌意吗?对带来的伤害,需要负责吗?
抑或说,只要结果是对方最终遵守了“正义的标准”,过程中间的方式都并不重要?
那如果最终,此人迫于群众压力,把大家“正义的标准”之下的要求完成了,我们会觉得,这是“正义的标准”的胜利,还是群众压力和语言暴力的胜利呢?
当网络将个人隐形,我们是否还记得,要对自己所说和行为负责呢?是否会在点击发送之前问自己,我们所做,会指向我们想要的“正义”吗?
嗯,这是我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