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我是一个很纯粹的中国人,喜欢旅行、观察、读旧书、听小曲,中国文化人传统的琴棋书画我都好,忧国忧民的精神特质我都有,中国士大夫怡情养性的精神追求和爱好我也非常崇尚,我甚至希望中国文化的营养能够继续滋养自己及自己的后代。”
“我大概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北京,三分之一在中国其他地方,三分之一在国外。我是一边行走一边思考,一边阅读一边跟人交谈,一边反省一边体会,所以我有无限多档期,要把地球上的事搞清楚”----冯仑。
多么牛气的话!今天我坐在法拉盛吃着豆浆油条,想着最近看的冯仑的话,很有共鸣。
晃进图书馆,你会看到满满一墙的资治通鉴和史记。这边华人较多的社区,图书馆里大都有中文书籍,从书目的简体繁体版本的比重,可以很明星地感受到那个地区的人员构成和年代进展。
挤在摩肩擦踵的人流里,你几乎不会感觉是在国外。
在纽约,这个感觉常有,纽约也许是世界上最自由、最丰富、最多彩的地方,谁都不是外来者,因为都是外来者,从这个意义上,纽约不代表美国。再怎么稀奇古怪的人,在纽约你都会见怪不怪。世界上最有创意和文化气息的一拨人也聚集在这里,你孩子的体操教练,可能就是前奥运冠军,乒乓、游泳、舞蹈、音乐领域,均是如此,好像有一张无形的网把天下英才尽收其中。然而它也是包罗万象的,你看到街上很多人眼神游离,也许还沉醉在昨夜的大麻之中。路上驶过的某辆车里满头卷发竖着中指咆哮的那个,可能口袋里正揣着枪,据说纽约这样的神经病也不少。上东区有些old money的家族,不知道传了多少代,他们的做派据说是一般人难以想像的。总之纽约是丰富的,上三流,下九流,当你看多听多了会觉得一切都没什么。晃在曼哈顿街头时我常常想起gold finch或是liz murray自传里的片段,为这个时而精彩时而颓败的地方而感到心潮澎湃。不过,最大的感觉还是自由。自由的感觉真好。
也许国内的朋友们觉得游子去到异国他乡总有点悲壮,其实现在是地球村的时代了,在哪里生活,说到本质上都是与自己的内心和平共处好就行。而纽约更是从物质、精神两个层面,都不会让你有外来者的感觉。
纽约据说有20%的华人,最高的新世贸中心顶层将是冯仑的万通做的“中国心”会所项目,最繁华的时代广场最上面一块电子显示屏,是新华社的广告,美国知识精英中据说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学中文。你可以找到世界任何一个菜系,当然中餐也少不了,而且有的还相当正宗。。。
广袤的土地、众多的人口、差距越来越小的GDP,这两个国家我觉得注定会爱恨情愁交织在一起,谁也无法回避谁。所以这两个国家最好的办法,就是兼容并蓄、顺势而为、合作竞争。而生活在美国的华人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中国人的文化优势和传统,再利用好美国社会的开放创新和法制,做一个通才。现在美国华人中,第二代、第三代的孩子正在逐步改变以往第一二代华人移民只能胜任IT、医生、财会等专业领域或餐饮美容等服务领域的情形,开始有从政、传媒和文艺方面的人才出现,百花待要齐放,发挥出华人勤劳勇敢机智而有灰度的独特优势,我觉得后面这一代的华人孩子,也许会创造新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