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荷
今天,很多人知道清明祭拜祖先,扫墓踏青,但却很少知道清明节也有很多失传的习俗,今天苏荷给你讲讲最逼格的清明游玩攻略,让你出门不愁,腹中有料,说话搞笑,逼格老高。
1、你知道清明节怎么来的吗?
关于寒食节,相传是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是为了纪念晋国公子的臣子介子推。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外国19年,介子推护驾跟随,立下大功,重耳返国继位,即晋文公,唯忘介子推,想请介子推上朝领赏,介子推坚辞不来,晋文公便亲自去请。
介子推就背着老母,躲入绵山。晋文公前往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于是他放火烧山,想把介子推逼出来。
不料介子推却和母亲抱着一株大树,宁愿烧死,也不出山。晋文公伤心地下令把绵山改称介山(即山西介休市境内的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烧死的那一天定为寒食节,以后年年岁岁,每逢寒食节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饭,以示追怀之意。寒食节的后一天即为清明节。
今天,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地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2、寒食节吃啥?
寒食节在南方也叫“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就是说过了新年过了105天。原来的禁止生火做饭,是国家层面规定,后来民间开始尊崇这一传统,寒食节这一天吃冷食。
在山西介休,平遥,灵石等地,仍有清明寒食吃冷饭的习俗,如当地较为盛行的凉粉,凉皮,面皮,粉皮,碗秃子等。在陕北依然有吃冷食过寒食节的习俗,凉粉,面皮等都是美味之选。
总体来说,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餤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
当然,也有人敢不过寒食节,遭了报应,比如十六国的石勒。
明代张岱《夜航船》载:“石勒下令寒食不许禁火。后有冰雹之异,许元曰:‘介之推帝乡之神也,历代所尊,未宜替也。’勒从之,令并州寒食如故”。
其大意是说石勒下令寒食节不许禁火,结果后来天降冰雹,大臣许元上书说:“介之推是天帝之神,历代人们尊崇,不能更替。石勒听从了他的建议,下令并州寒食节依然如故,禁火一天。
3、“清明黄金周” ,古代人怎么玩?
那么,寒食节这一天人们除了不生火吃冷食,还干些什么呢?
历史上记载说:“周制,季春雕卵斗鸡子,始为寒食戏”,到了玄宗时:“寒食秋千舞”,唐庄宗时:“寒食出祭”。
看来寒食节这一天好玩的还不少,晚春时节,雕刻鸡蛋斗趣,雕刻精美者、速度最快者胜出,祈求多子多福,生育安康。到了玄宗时期,孩子们打秋千,到了庄宗时,寒食节开始有了祭祀天地,拜谒先祖的风俗。
到了唐代后期,“清明拔河戏、踏青,士大夫拜墓”。
清明的娱乐项目开始变得丰富,唐后期,拔河、踏青、士大夫阶层拜谒陵墓成了风尚。
孩子们戴柳圈玩是很早的风俗,据唐代史书记载:“唐制,上巳祭祀,赐侍臣细柳圈,云:‘带之免毒瘟疫。’”也就是说,从唐代开始,每逢祭祀之时,皇帝赐给大臣们细柳圈,并且说柳圈可以祛除瘟疫之患,后来就流传至民间,小娃带柳圈,祈求免灾免难。
清明民间活动,可谓是异彩纷呈。
清明上河图上描绘的更加丰富:戏班子搭台演戏,杨柳青青,孩子们头戴柳圈,郊外放风筝,老头遛狗,牧童骑牛放牧,一片热闹祥和。
正如古诗所唱:“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正是清明时节多雨,杏花盛开的真实写照。
3、古代清明也放假,而且一放就是七天!
唐代从最初放假五天,后来变为七天,清明黄金周诞生。宋代沿袭了唐代的放假制度,清明节照样是放假七天。元代的假期整体较少,但是清明节也有三天假期。
奇怪的是,明清两代居然都不放清明节的假,白瞎了“清明”这两个字。
中华民国规定放一天假。解放后(新中国)直到2008年才规定清明节放假一天,一般调休连放三天。
清明节是一个盛大的节日,所以小伙伴们尽情的游玩吧,最后告诉你关于清明的正史说法: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也是青年男女恋爱之时,我耳边好像浮起了赵老师的那句话:“春天到了,又到了动物交配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