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一副青绿山水画卷徐徐呈现在所有观众面前,让国人为之自豪,让世人为之震撼。这幅画卷就是——《千里江山图》。
2017年9月15日,《千里江山图》卷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的《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中展出,再一次引起轰动。近期热播的《国家宝藏》,也把《千里江山图》卷作为故宫博物院第一件亮相的国宝。
这副画不仅代表着青绿山水发展的里程,而且,集北宋以来水墨山水之大成,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全卷画长11.91米,比著名的《清明上河图》还要长,这幅画的作者是北宋徽宗年间,一位十八岁的天才少年,名叫王希孟。这幅画气势恢宏,将自然山水描绘得如锦似绣,堪称宋朝版《航拍中国》。
宋徽宗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艺术全才,当时他在画院几百名画工中,挑选了一位十八岁的少年王希孟,亲自教授绘画技艺,并令其在半年之内画出大宋的锦绣山河。然而王希孟不但懒散以对,还接连提出了各种无理的要求,奇怪的是,徽宗无不纵容。引得权臣蔡京嫉妒不已。
半年之后,王希孟呈上《千里江山图》。宋徽宗打开一看,顿时眼前一亮。黑墨勾山石,青绿施重彩,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山水画卷。此画咫尺有千里,细看有生趣,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等静景穿插捕鱼、驶船、游玩、赶集等动景,动静结合恰到好处。人物的刻画极其细致入微,你看那船上的渔夫虽面目不清,但撒网的形态是如此的细腻。宋徽宗拍手叫绝!
后来,宋徽宗把此画赐予了蔡京。于是,我们看到了画上的这段题跋:“政和三年闰四月八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蔡京的跋中提到此画为徽宗所赐,蔡京的这段文字与其说是赞赏希孟的画功,不如说是变相地称赞徽宗调教有方,一位十八岁的画院学徒经徽宗半年的指导便进步神速,达到如此之水准,除了自身的努力,与老师的教导自然分不开。
可是大宋的江山并没有像《千里江山图》那样绵延不绝,万世流传。十三年后,靖康之难,疏于政务的宋徽宗并未保住江山,被金人所囚,《千里江山图》也只能留在他的记忆里了。奸臣蔡京被贬流放,饿死于潭州。王希孟献画之后销声匿迹,有人说他二十几岁就死了。
北宋消亡后,该画卷被收入南宋内府,宋灭后,被元代高僧、书法家李溥光收藏。明末清初此画被著名藏书家、文学家梁清标收藏,后来入藏清内府。卷后除了蔡京题跋外,还有元代溥光和尚二跋,钤“缉熙殿宝”“乾隆御览之宝”等印二十八方,由《石渠宝笈初编》等著录。
《千里江山图》虽历经千年,但仍然色彩绚丽,这是因为它用的全部是矿物质颜料,基本是从宝石或者是药材里面提取的。也就是说,这幅画里,不仅有画师的心意,更有宝石的璀璨。那么,这幅画又是怎么画出来的呢?且听我为你细细道来。
第一遍是一个水墨,要先画一个11米长的水墨山水画,这个底就叫粉本。这一遍画完以后,在这个基础上用红颜色,也就是赭石色,是为了给后面的绿颜色作铺垫,形成冷暖对比,让它更鲜亮。第三遍是用石绿,很珍贵的绿松石或者是孔雀石,孔雀石是一种古老的玉料,由于颜色酷似孔雀羽毛上斑点的绿色而得名。中国古代称孔雀石为“石绿”,宋代的诗人陆游曾有诗云:“螺青点出莫山色,石绿染成春浦潮。”更是强调了石绿在画艺界的重要地位,才能成就青绿山水这般的层次分明和璀璨夺目。第四遍还是绿,但是又用其他颜色在它上面去叠加,所以出来的颜色特别丰富,实际上是无极变化。第五遍是青色,也就是蓝铜矿,这样才算完成这幅作品,相当于画了五遍11米长的画卷。特别指出的是,渔夫身上的白颜色,是千年的贝壳制成的颜料,可以千年不变黄。
陈丹青说:“在千里江山图中,我分明看见一位美少年,他不可能老,他正好十八岁。长几岁,小几岁,都不会有《千里江山图》。”人间山水的灵秀之气,皆化作少年王希孟之胸中丘壑,执笔挥毫落于尺幅之上,满纸云烟,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心头一个明媚的梦。在这个明媚的梦里,山横黛色,是少年的青青子衿;水波渺渺,是少女的秋水剪瞳,一派天真绚烂氤氲不散,凝固成永不褪色的青春。